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供大家参考。
第三章测评
(时间:90 分钟 总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以下图是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 1.以下不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产生原因的是(
) 2 2.针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可行的措施是(
)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 SO 2 和 NO x 造成的,因此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使用。第 2 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轻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答案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区域性集聚特征更为明显,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亦逐渐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以下图为 1995—2021 年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轨迹图。据此完成 3~4 题。
3 3.该图说明环境污染事件(
) A.转移速率在 1998—2001 年和 2004—2007 年明显较低 4 4.2004—2021 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是(
) 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 ②东部沿海经济开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 3 题,由图所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可知污染发生的主要区域也在南方地区;转移速率取决于相同的时间内重心转移的距离;环境污染主要由污染工业引起,发生区域在我国并不均匀分布,且其重心位置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变化。第 4 题,由图可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 2004—2021 年向中部和东部地区转移,结合时政可知,主要原因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对转移产业的承接和东部沿海经济开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答案 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已濒临灭绝,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完成 5~6 题。
5 5.指狐猴濒临灭绝,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表达?(
) 6 6.指狐猴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指狐猴生长的环境遭到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 ④人类高强度的捕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 5 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表达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第 6 题,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土地资源的破坏,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开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海南省三亚市提出建设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的方案。据此完成 7~9 题。
7 7.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8 8.三亚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 9 9.三亚建设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
)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开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解析第 7 题,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应选 A 项。第 8 题,海南省三亚市提出建设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的方案,因此,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应选 B项。第9题,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提高石油利用比重不符合开展方向,A项错;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对建设低碳城市影响较小,B 项错;建设海绵城市属于防城市内涝措施,与低碳城市关系不大,C 项错;大力开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应选 D 项。
答案 据数据统计,中国进口的“洋垃圾〞曾占世界垃圾总出口量约 50%。2021 年 1 月,中国“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后,世界固体垃圾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
10.中国此前允许进口垃圾的原因中,错误的选项是(
) 11.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以下国家或地区可能成为新的垃圾倾销地的是(
)
解析第 10 题,“洋垃圾〞通过分类、分拣可获得大量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原料,极大缓解了我国此前原材料缺乏的问题;从“洋垃圾〞中获取原料的本钱较低,很大程度上为工业生产节约了本钱;正是由于我国存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为低价进行“洋垃圾〞的分类、分拣提供了有利条件;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与此前我国是否进口“洋垃圾〞无关。第 11 题,欧美国家通过海运向外出口洋垃圾,而蒙古属于内陆国,其邻国只有中国和俄罗斯,难以进口洋垃圾;新西兰为兴旺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不可能进口洋垃圾;泰国属于开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且位于沿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有可能进口洋垃圾;南极地区没有工业生产,且受国际保护,洋垃圾不可能运往南极地区。
答案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 12~13 题。
1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温较低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3.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该地区湿地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开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第 12 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 13 题,三江源湿地可以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答案 2021 年 9 月 3 日,河北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白洋淀流域治理实施方案(2021—2021 年)?等文件。会议指出,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
内容和根底性重大工程。要根据?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扎实推进白洋淀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据此完成 14~15 题。
14.白洋淀的生态效益主要得益于(
) A.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对周边地区能够起到环境保护作用 B.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储水,能够为农业、工业提供水源 C.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补充地下水 D.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芦苇、鱼类 15.近年来白洋淀有面积萎缩趋势,以下措施能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是(
) B.“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 解析第 14 题,白洋淀作为湿地的生态效益主要表达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第 15 题,“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可以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
答案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经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响起。据此完成 16~17 题。
16.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有(
) ①自然灾害 ②栖息地被破坏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入侵 ⑤生态环境改善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7.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以下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 B.引进新物种,以丰富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C.进行人工繁殖,消灭濒危野生动物的天敌 解析第 16 题,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灾害、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均是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第 17 题,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是最合理的做法。引进新物种,消灭濒危野生动物的天敌会使生态系统失衡。将濒危野生动物迁移到新的无人居住地区后,新的环境不一定会适合迁入动物的生存,有可能会加速其灭绝。
答案
读某年局部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完成 18~19 题。
18.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B.经济越兴旺,排放总量越大 19.以下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为了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纸杯、筷子 B.积极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解析第 18 题,读图表可知,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中国,排放总量与中国相差不大,A 项错;排放总量与人口数量、经济开展水平、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有关,B 项错;欧洲国家中,俄罗斯的人均排放量最大,且俄罗斯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故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C 项错;兴旺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开展中国家,D 项正确。第 19 题,使用一次性纸杯、筷子会加剧森林的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开展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局部垃圾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故 A 项违背低碳理念。
答案 全球变暖对作物的分布、产量都有一定影响,以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 年)。据此完成 20~21 题。
20.当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迅速爆发,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解析第 20 题,香蕉、菠萝等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高,全球变暖会使我国这些作物的种植范围向北移动;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增加的产量缺乏以补偿中纬度地区减少的产量,因而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上会下降;农作物的增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变暖并不一定使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增产;全球变暖易导致植物病虫害的迅速爆发,扩大病虫害的范围。第 21 题,图中显示,全球变暖使我国大局部区域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降低;全球气候变化对五大湖区域居民年耗电量的影响从图中无法得知;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
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
答案 全球变暖背景下,假设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那么趋于暖干。读我国局部地区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 22~23 题。
22.据图可知(
) 23.图中气候转型区未来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 解析第 22 题,图示不同转型区反映的仅是本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照,图中无法表现不同区域降水量或蒸发量的关系,所以 A、C、D 三项均不正确。显著转型区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地区,天山及其以北属于显著转型区。第 23 题,显著转型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气温升高,融雪性洪涝可能增加,B 项可信;该地湖泊主要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湖泊水位上升,C项可信;气候趋于湿润,沙尘暴日数可能减少,D 项可信。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的量远超过降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冰川扩展的量,冰川会继续退缩,A 项不可信。应选 A 项。
答案 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 24~25 题。
24.以下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 25.能够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举措是(
) 解析第 24 题,由图可知,全球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带和低地地区产生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 25 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变暖。
答案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14 分)以下图是我国局部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4 分) (2)地下水污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6 分) (3)我国不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而且地表水污染也严重。请你就建设美丽家园中的“碧水〞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 答案(1)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北方地区以城市和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为主,南方地区以农村地下水污染为主。
(2)影响经济开展;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3)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答出 4 点即可) 27.(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成群营巢繁殖,巢连着巢。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遗鸥会集体护巢。图 1 为遗鸥栖息图片。
材料二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它曾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基地,每年夏季占全球 90%的遗鸥会光临红碱淖。由于红碱淖水位的下降,该遗鸥繁殖基地受到严重威胁。图 2 为红碱淖湖区示意图。
(1)简要说明遗鸥成群营巢繁殖的主要原因。(4 分) (2)针对上图的实际情况,提出红碱淖遗鸥繁殖基地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6 分)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成群营巢繁殖,巢连着巢。另外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遗鸥会集体护巢。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遗鸥繁殖基地受到的严重威胁是红碱淖水位的下降引起的,故红碱淖遗鸥繁殖基地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要从提高红碱淖的水位方面思考。
答案(1)繁殖地有限;利于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的集体护巢。
(2)减少水坝的拦水量(调水量);控制过度开...
栏目最新:
- 2024年度省文明单位实施方案(优秀1合集)2024-09-21
- 2024科技活动方案设计(汇总11篇)(范例推荐)2024-09-21
- 最新医院购销合同(模板8篇)(范例推荐)2024-09-21
- 2024年钢结构安装合同样本(大全10篇)2024-09-21
- 合同法论文大学生(20篇)(范文推荐)2024-09-21
- 2024荒山承包合同书(模板11篇)(完整)2024-09-21
- 管理人员承诺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9-21
- 最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汇总8篇)2024-09-21
- 2024年政治审查情况报告(模板8篇)【通用...2024-09-21
- 2024年实用社会实践报告(优秀10篇)【优...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