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9篇)

2023年度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9篇)

时间:2023-04-26 16:20:06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9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一

1.1相关技术较为落后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研究经费大幅增加,但因为其涉及空间、时间跨度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经费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予以解决。还有全球性水文问题十分复杂,所需的研究经费较高,现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一些热点问题花费太多人力、物力,而比较冷门的领域的研究项目却非常少。

1.2水文水资源设备不足

现今,我国用在水文监测方面的设备数量不充足且比较落后。使用实时监测设备,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不断进行繁琐的重复劳动。在西方一些国家,实时监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监测各个领域。现今,在我国这些全自动化、高精、高效率的监控设备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水文数据仍依靠人工的方式进行获取,这样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影响了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1.3主体不够明确

因为水文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够明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地市级的水文机构,按照流域水系进行相应的设置,垂直设置和地方交流比较少。通常地市级的水文机构需要负责许多地市水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对建设项目的管辖权归属问题造成了影响,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主体不明确,这将对投资效益起到不利的影响,阻碍水文事业得顺利发展,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1.4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意识不强

在国家事业中,水文水资源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的组织建设,在项目立项决策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根据基建程序来进行。水文机构体制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项目立项出现地区不均衡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应的项目审批;
在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模式不够精细;
建设项目管理缺乏专业的人员,对基建程序没有进行有效掌握,意识比较淡薄,影响了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管理的效果。

1.5施工环节存在许多问题

现今,在我国可以进行水文水资源建设的施工单位并不多,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工程都是伴随水利工程进行的,或者是伴随工民建工程进行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施工单位,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施工都是较为陌生的,并且项目较为零碎,工程量比较小,造成一些规模大的施工单位不愿意干,而规模小的施工单位没有办法做好,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6水资源污染给水资源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现今有关的生活、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比较落后,生态修复也不够理想。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和生产中做到节约用水。与此同时,鼓励进行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有关领域的研究。

2.1项目琐碎,要求特殊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中,通常是将水文站作为单位,基本上一项工程建设就是使用一个水文站进行改造或者建设的。建设项目内容通常包含站房、征地、仪器设备安装、水文监测设施、办公和辅助设施等。其中,水文测验设施包括观测道路、水位自记井、水尺、水文缆道等,仪器设备包括蒸发器、自动雨量计、普通雨量计、巡测设备、流速仪和缆道操作系统等,办公设施包括电脑、空调、桌椅等,项目比较琐碎[1]。

2.2单项工程量小,建设成本高

在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土建工程量比较小,通常站房建筑面积在200m2范围,最多不超过300m2,而观测房、缆道房只有十几或者几十平方米。中小型的测流缆道,投资通常不超过30万元。工程位置通常较为偏远,运料不方便,并且工程量比较小,施工环境差,成本偏高。造成大规模的施工单位不愿意干,小规模的施工单位没有能力干,给施工管理带来许多的困难。

3.1严格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提高管理程序意识

对管理程序意识不够强的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程序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程序审批环节,需要加强执行力度,对不符合程序的项目应不给予立项,对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超投资的情况应进行严格的控制,有效提高管理的执行力。

3.2合理划分工程的标段界面,有效融合各个专业

因为水文建设项目的空间跨度比较大,能够按照项目所在的河流地区归属,进行标段的划分,在每一个标段需要设立相应的项目法人,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并且需要设置清晰的标段管理界面,明确各个标段间的义务和权利,使人员能够了解项目管理流程。还有因为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涉及专业范围比较广,需要在项目前期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还能够通过建设模块化标准,将各个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尽量做到即使项目地点出现变化,项目内容还能够模块组合,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效率。

3.3保护水资源

现今,水资源十分珍贵,在节约用水的方面,科学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有效使用水资源,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开源,进行城市或工业污水相关的处理工作,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才可以进行有效处理,水资源重复使用也需要依靠过滤和净化的技术。其次是节流,需要不断推广各项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3.4.1合理划分工程项目。在工程的质量评定中,项目划分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质量的评定。现今,在全国还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对水文项目划分进行意见指导,需要联系水文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划分原则进行探索性研究。

3.4.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并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落实工作,管理体系是否充分发挥作用;
对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倘若没有办法达到质量管理要求,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3.4.3跟踪监控关键质量点。首先是巡视检查和旁站,其次是平行检查,对较为重要的部位和工序、关键控制点等,需要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旁站,从而加强监督和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3.4.4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各个工序产品与重要部位,需先由施工单位根据规定进行自检,等到自检合格后,提交验收的通知单给监理工程师,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验,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够进入下道工序。

做好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人员应尽的义务。施工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水文水资源建设健康良好的发展。

[1]李瑞森.基层水文局面临的危机和对策——以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3(10):69-71.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二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和使用量都在不断增加,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性的作用。文章从生态环境的内涵进行分析,描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一定的贡献。

生态环境建设;
水资源;
水土保持;
荒漠化防治;
生态用水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还没有明确,还在逐步探索之中,但其作用已经十分明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的恶果也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建设是着手对于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建设。《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就我国陆地部分而言,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采用的手段不同也可分为两种:

①植被建设,借助生物措施;

②工程建设,使用工程措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努力,其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水土保持以及沙漠化防治。

经济环境建设中的乱砍乱伐、污染等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水文破坏等,这其中植被破坏尤其是关键,植被与其他几方面息息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被恢复。植被建设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森林植被至关重要,其适应性和稳定性都极强,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关系重大。

1)森林植被储备能力较强。森林植被可以对各个层级的水分进行拦截、吸收和锁住。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四个气候带中的森林对降水的储蓄能力最高可达约170mm。

2)森林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可以将地表径流的水分锁住转为地下水,在暴雨或洪峰来临之时,起到延缓和削弱的作用,地下水也可以帮助渡过枯水期,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很大作用。

3)森林能保护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可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过滤污染,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标。这一成果已经被证明,因此许多国家都使用森林来对水进行清洁。

水土保持工作来应对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工作要高度关注被水侵蚀的对象,进行防治工作,因此对水资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好的拦截降水,缓解农村人用水困难等问题,增强土壤的含水量,可有效抵御干旱。此外,水土保持的植被面积在不断增大,可有效锁住水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2)减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植被的面积,其对地表水流的拦截更加显著。这可以有效减缓或者延迟洪峰的到来,避免造成破坏,同时,在枯水期,植被可以使用地下水来补充水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改善水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改善水质的作用与植被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锁水、调节水流、改善水质等都能为农业建设提高更多的良田,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多不胜数。因此,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土地荒漠化多数是因为水分不足、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其中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特点也较为明显,文章对荒漠化防治的阐述主要针对风力侵蚀造成的荒漠化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与植被间已达成一定的平衡,一般不会造成沙漠化。突然沙漠化的原因是现代经济发展造成的不管不顾的乱砍乱伐、过度开发等。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根除这些原因,退耕还林、种植植被,甚至需要一定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破除荒漠化首先要破除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呵护现有植被,充分利用降水,选择适应自然环境的植被来锁住水分,避免水分的过渡蒸发,这一过程需要使用部分水资源来完成。为了使植被能够顺利安家落户,要准备足够的河川生态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用水进行合理规划,留出灌溉用水。

总而言之,荒漠化的防治工作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这就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

经济发展不应该是竭泽而渔,而是要可持续的,有利于子孙后代的,这就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合理进行退耕还林、注重水土保持、进行沙漠化防治等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能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对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护水资源有很重要的作用。

[1]李秋萍.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及效率测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2]刘世强.水资源二级产权设置与流域生态补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水资源论证工作是一项针对那些扩建、改建或新建的建设项目的用水、取水以及退水的合理性和对水体与其他的相关权益的合法性而展开的一系列全面的分析及论证活动。一般都是从水资源的论证等级及许可范围、取用水的合理性、节水与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群众对水资源的论证工作的认识等等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从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与管理体系、水资源的论证工作以及规划水资源的论证工作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与之对应的建议和对策,可以很好的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提高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
问题;
建议

1.现阶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论证内容的要求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主要是依据相关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进行的,但这一管理办法并没有对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以及深度进行明确的要求,仅仅只规定了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之前进行相应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所以,在实际的论证工作中,很多的业主只需要具备地方发改委审批合格的建设项目文件或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可以开展水资源的论证工作。而这种情况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往往是在缺乏对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取排水口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因为缺乏对项目设计研究的深度,既不具备充足的资料又会产生极大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导致论证深度严重不足,所以很难达到论证工作所追求的效果。

1.2缺乏统一的论证范围规定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并没有对论证范围进行统一的规定,很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仅仅只是追求建设项目自身是否具备可靠的水源,并没有对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仅仅只解决了建设项目自身的水资源问题并没有解决公共水资源的安全问题。而建设项目对周边居民用水等公共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对周边区域的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也是需要论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3对相关受影响方利益考虑欠周全

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水资源的论证工作是包含在论证范围内的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及配置方案。这就要求做好多方协调的工作,要想处理好相关用水户间的合法权益,就更加要从水资源管理的代言人的角度出发,确保高效利用水资源。建设项目水资源的论证工作意义重大,不仅对建设项目自身影响重大而且还会影响到周边的居民。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受影响方的利益考虑不周全,这给日后的工作开展埋下了很多隐患,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1.4用水定额审核深度不够

因为各个地区的用水定额不一致以及项目的用水工艺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时要对用水定额进行严格的审核。但在实际的论证过程中,论证单位往往并不重视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定额的审核,认为只要能够保证地方的用水定额就可以了,这就会用水定额的审核深度不够,取水量只高不低,申请水量偏高的情况。而且往往很多项目用水量的季节差异比较大,如果以最大的用水量进行论证的话,就会出现审批的水量远远超过实际用水量的情况。

1.5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

因为在具体生活中,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严重,所以,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时需要制定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但在实际的论证工作中,往往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因此要加快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作的步伐。

1.6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很多的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论证就是一项简单的立项过程,只要尽快的完成就行,所以一般都用较少的时间编写报告给论证单位论证,这就会导致论证工作的深度不够。尤其是对于论证单位和论证人员来说,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更要高度重视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

2.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

2.1完善水资源论证措施

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时,为了提高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尽可能的完善水资源的论证措施。在明确论证阶段及前提条件的前提下,深化论证内容的深度,确保完成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之后再进行水资源的论证工作。因为这样做,能够不断完善论证资料,促使论证内容和论证深度的统一。在进行论证时,尤其要注意对一下内容的论证:

1)附近的用水户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2)确定项目的用水量与用水的工艺流程;

3)确定取排水口的位置;

4)水生物的现状与影响的分析;

5)客观且全面的论证范围等。

2.2重视水资源论证的收费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水资源论证的收费问题,尽快出台关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相关的收费标准,确保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法进行收费,从而改变以往仅在原来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分析和汇总来确保环境评价、地下水的详查以及水平衡的测试等分析与论证工作的费用。

2.3鼓励多单位联合论证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涉及众多专业,综合性极强,往往仅靠一家论证单位是难以实现论证目标的,所以在实际的论证过程总应该鼓励多单位进行联合论证。这种情况之下就能够保证论证资料的齐全,从而深化论证工作的深度,提高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结语

因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往往开展的时间较短,而建设项目的种类较多,涉及内容较广泛,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又不同,所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难度较大。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时,各部门应该抓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树立新型的用水观念,既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又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论证结论,从而为取水证的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志娟,解建仓,王少波.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2):4.

[2]陈红卫.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05(11):3.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四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特点之外,还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内容繁杂,覆盖面广,还有其他的种种复杂原因,加大了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难度,阻碍了水文水资源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对水文水资源建设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就更加重要。文章对水文水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求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水文水资源;
建设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1.1涉及广泛,要求复杂

一般情况下,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中,以水文站作为单位,一项工程建设就是对一个水文站进行改造或者建设的。其中包括的有站房、征地、仪器设备安装、水文监测设施、办公和辅助设施等。其中,水文测验基础设施包括观测道路、水位自记井、水尺、水文缆道等,仪器设备包括蒸发器、自动雨量计、普通雨量计、巡测设备、流速仪和缆道操作系统等,办公设施包括电脑、空调、桌椅等,项目比较广泛,要求比较复杂。

1.2小规模工程成本造价比较高

在小规模的水文水资源工程中,工程施工量比较小,一般的站房建筑面积在二百多平米范围,最多不超过三百多平米,而观测房、缆道房只有十几或者几十平方米。中小型的测流缆道,投资一般不会超过五十万元。工程位置通常较为偏远,运料不方便,并且工程量比较小,施工环境差,成本偏高。造成很多的施工单位不愿意承接,规模小的施工单位缺乏施工能力,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1项目复杂消耗资源较多

最近这些年,国家对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增加了重视的程度。也增加了研究经费的投入,由于其涉及空间、时间跨度大,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所以,经费不足的问题是个长久性的问题。全世界的水文问题十分复杂,所需要投入研究经费较高,目前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热门项目消耗过多人力和物力资源,而冷门的项目却无人问津。

2.2缺乏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目前,在我们国家所使用的水文监测仪器和设备数量较少而且比较落后。使用先进的实时监测仪器和设备,能够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先进实时监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监测各个领域。当前,在我们国家正缺乏这些高效率的先进监控仪器和设备,在记录水文数据过程中还仍然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样不但效率过低,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影响了项目施工的质量。

2.3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

缺乏规范的水文水资源管理体系,影响了其行业未来的发展。地市级的水文机构,按照流域水系进行相应的划分和设置。一般情况下地市级的水文机构需要负责许多辖区的水文工作,对建设项目的管辖权归属问题比较混乱,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的不规范,影响了水文事业的稳定发展。

2.4缺乏管理意识

在我们国家的工程建设中,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对其进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的组织建设,在项目立项决策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根据基建程序来进行。水文机构体制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项目立项出现地区不均衡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项目审批;
在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中,管理模式不够精细;
建设项目管理缺乏专业的人员,对基础建设的管理掌握不全面,缺乏管理意识,影响了水文水资源工程的管理工作。

2.5施工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目前,在我们国家能够承接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比较少。施工单位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都不太熟悉,由于施工项目较为复杂,工程施工量比较小,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为施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6水资源污染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目前,我们国家缺乏对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技术,也缺乏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和生产中做到节约用水。与此同时,要加强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对水资源项目的管理工作。

3.1加强水资源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识

加强水资源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识,按照管理部门的相关标准,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项目审批的环节中,需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度,对不符合程序的项目应不给予立项,严格的控制在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超投资的现象,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3.2确认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责任

由于水资源工程的施工范围比较广,根据施工项目所在的河流区域的归属,进行区域的划分,在每一个区域需要设立相应的管理负责人,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并且需要设置清晰的区域管理界面,明确各个区域的管理义务和权利,使管理人员能够了解项目管理流程。还有因为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比较繁杂,需要在项目前期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还能够通过建设模块化标准,需要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升了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3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管理工作

目前,在我们国家淡水资源十分紧缺,在保护水资源的方面,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效的保护了水资源,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开源,进行城市或工业污水相关的处理工作,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可以进行有效处理,水资源重复使用也需要依靠过滤和净化的技术;
其次是节流,需要不断推广各项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1)合理划分工程项目。在工程的质量评定中,项目划分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质量的评定。现今,在全国还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对水文项目划分进行意见指导,需要联系水文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划分原则进行探索性研究。

(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并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落实工作,管理体系是否充分发挥作用;
对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倘若没有办法达到质量管理要求,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3)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对水资源工程项目的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所需要使用的专业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工作,同时管理人员还要配合具体施工人员的工作。有效的对施工各个环节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够保证水资源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的工程项目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也需要水文水资源建设的推动和支持。加强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有利于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未来的发展。

[1]吴坤友.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162-163.

[2]杜东鹏.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36+238.

[3]曾文,刘骞.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4):117+129.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五

摘要: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文地质问题,其往往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问题包括水的运动、侵蚀、冲刷等对岩土体的不良地质作用,导致岩土体的结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例如流沙、掏蚀土洞、侵蚀裂隙、暗河等。对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及其持力层带来危害,从而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塌陷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建(构)筑物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地基基础

地下水会对岩土体结构带来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工程项目及各参考书籍中发现大部分地质灾害都与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地下水的运动循环的过程中,会导致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地质沉降等施工问题,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失稳等问题,最终会造成施工安全事故。水文地质问题不仅会对工程项目施工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建筑物,由此可见做好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对于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确保建(构)筑物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工程地质勘探的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具有比较大的危害,需要加以重视。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建筑物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其变化的幅度。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可能会导致基础土壤出现沼泽化、盐渍化等问题,最终引起建筑物倾斜以及断裂等问题,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稳定性出现变化等问题;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会造成地面沉降的问题,最终会对建筑物周围的土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建筑物的使用性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地下水的控制工作,否则会影响到基础的承载力。地下水位的升高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地下水位的变化更多地容易受到降雨及周围地表水,如河流、水库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例如工业废水、灌溉工程等水体的渗透作用也会导致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地下水位的升高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变软,从而导致建筑工程位移发生变化。此外在地下水的影响下,地基会发生侧移等变化,最终会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

1.2地下水压的变化

在地下水位变化之外,地下水压也会产生发生一定的变化,造成相应的水文地质问题。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作用力比较小,如果地下水压力不发生变化,那么也不会对工程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当地下水压力发生变化,特别是地下水压力平衡被破坏时,就需要重视地下水压力所带来的影响。在地下水压力的影响下,会导致基坑发生突涌等现象,对于工程项目的地基基础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等。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及时地掌握地下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

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水文地质问题比较复杂,在工程地质勘探前期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对于提高勘探的效率,减少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勘查的过程中要掌握全面的知识,做好技术储备,在具体的勘查工作中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勘查过程中的不良影响。在勘查的过程中应当对工程场地地质构造、地形形貌以及地层结构进行认真地勘查,特别是要关注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中的含水层的情况,从而为水文地质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在工程勘查之前,应当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掌握的环境,从而从全局的角度来掌握相关的地质水文情况。在工程勘查的过程中应当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确保勘查工作的规范性,最终实现水文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前期的水文勘查过程中,应当重点做好地下水的分析和研究,这是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对地下水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例如地层赋水性、渗透系数、水动力连系、水的侵蚀性等参数指标。在对地下水全面分析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地下水的运动及水环境可能会对建筑基础造成的危害,从而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地下水所导致的危害。

2.2明确地质水文的类型

对于工程地质勘查来说,面临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对于地下水来说,与一般的水资源具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对单元系统的划分,确定水文地质的类型,这样才能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效率,提高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在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和地下水的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勘查的效果。同时在水文地质环境中,容易受到岩层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勘查的过程中应当分析形成相应地质环境的原因。通过对地下水、岩土以及地质构造的分析,才能真正地掌握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

2.3准确地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是确保工程勘查质量,正确采取施工措施的关键之一。对于工程地质勘查来说,应当严格地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明确勘查的任务、目标和评价等内容。

在工程地质的勘探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会对项目的施工以及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应当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水文数据和环境,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参考。在认真勘查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当措施,防止施工安全以及事故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最终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发挥工程地质勘查应有的作用。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六

1.1水资源概况皋兰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表水、地下水极少。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过境的黄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黄河流经县境东南部,在县内长34km,据兰州水文资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径流312.60亿m3。黄河是皋兰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过境水资源。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9万m3,蔡家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沟,流域面积1356km2,另外还有李麻沙沟、水源等河沟。全县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小。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m3。

经综合计算,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601万m3,人均水资源量93m3,仅占全国人均2230m3的4.1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8m3,占全国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现状皋兰县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修建电力提灌工程提取黄河水,改变皋兰的生态环境。全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工程14处,其中万亩灌区有西电、大砂沟、什川3处,千亩灌区5处。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装机组374台套,装机容量8.16万kw;
共建成干支渠156条,长592.80km,斗农渠2118条,长1718.10km。另外还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条,长146.09km,斗农渠344条,长532km,皋兰辖区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万m3,灌溉面积万亩。建成山字墩水库1座,蓄水能力120万m3。

2.1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皋兰县是甘肃二十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其突出表现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现象并存。全县目前农村供水不安全人数达104655人,农业、工业、人饮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2.2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和工程体系尚未形成全县尚未形成与水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科学、合理、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致使工农业生产和人饮安全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配置能力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制约着特色经济、重大工业项目等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步伐。

2.3水利工程老化问题突出,功能衰减,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尽管全县近几年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账较多,灌区工程改造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小型灌区因缺乏投资,长期无法配套完善,经济社会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着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全县灌区老化失修的工程约占总数的38%,破损率达42%。有一半以上渠系建筑物带病运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4。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低,一方面造成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全县农业灌溉技术比较落后,平均毛灌溉定额489m3/667m2,节约用水的观念不强,用水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2.4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水利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

在规范水事行为方面,水利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依法治水、管水的力度不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协调管理能力。交叉灌区管理主体范围不清,矛盾突出。水价执行和形成机制方面,由于利益关系不同,水价调整缺乏联动机制,执行的平均水价标准远低于供水成本,难以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现状涉水事务的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政府对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3.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合理保护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我县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只有协调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等各种关系,才能保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为了满足城市“菜篮子”工程,增加农民收入,部分灌区引进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农业出现了现代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但由于传统的季节性供水模式,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大力开发经济作物,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提供高效的灌溉用水保障,已成为水利建设的紧迫任务。

3.3建设节水型社会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在水利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完善水利投资、价格、管理、责任、激励等方面的政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水利社会化管理手段,推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规范水管行为,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而要推进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供水节水这个基础问题。

4.1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统一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筹建成立皋兰县水务局,将全县水管理职能划归水务局,建立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开发与保护等涉水事务的统筹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节约与保护,最终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二是深化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形成农民自主管水、乡村两级监督协调、水管单位延伸服务的新型管水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水费收取体制,加强末级渠系管理,完善配水量水设施,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三是健全用水节水管理网络。成立节水办公室,农业用水建立以县节水办公室-水管单位-用水者协会为纵向的节水管理体系;
工业节水构建以县节约用水办公室为中心,行业系统为干线,用水单位为节点的节约用水管理网络;
城镇生活用水构建以县节约用水办公室,社区、小区和用户为主线的管理网络,全面系统地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

4.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一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高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扩大蔬菜基地建设规模,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在发展中节水,在节水中发展,形成围绕城市、服务城市的农业新格局;二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能力。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减少资源消耗,优化配置水资源。

4.3建设示范基地,完善工程体系一要更新灌溉观念,抓好农业节水示范村建设。把农业节水灌溉作为主要任务,在普及改畦、整平等田间节水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新农村节水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大棚种植,节水方式以管灌、喷灌、滴灌为主,同时引入适宜县情的高新技术,把发展节水工程改造和农业高效设施节水工程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通过示范村的节水经验,带动全县的农业节水;二要加快生活节水器具改造。要在全县范围内淘汰螺旋升降式水龙头和非节水淋浴喷头,新建小区全部使用节水器具,包括便器、淋浴喷头和水龙头,老住宅逐年更换非节水型便器水箱。同时开展节水型小区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在新住宅区推行预付费方式水表;
三要推进城镇供水和排污管网改造。要加快县城旧损自来水管道的改造更新,扩大自来水管网的供水区域,建成县城环状供水管网。

4.4改善基础设施,增强管理能力一要建立用水计量设施体系。农业供水方面,进一步强化末级渠系基础设施建设,在试点期间要求各灌区在完善干、支量水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末级渠系的配套,修建量水堰,做到干、支两级引水渠口安装自动测水仪,末级渠系有量水设施。城镇供水方面,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安装和更换城镇生活用水水表,尽量做到“一户一表”;
二要建立基础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皋兰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将历史和实时的供水、用水、节水和水资源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形成专业数据库,在统一的gis平台进行管理,实现对县节水型社会的多方有效信息的集成、分析和管理;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等途径,全面增强水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普及办公自动化等措施,建设县节水网站,提高管理水平。

4.5健全规划体系,完善科技支撑建立完善科学规划体系。建立健全水资源及相关专业规划体系,要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学管理。一是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研究与制定,二是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研究,三是提高水质标准的治本方法优化研究。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人类面临的资源调配的大课题,本文从世界各国成功的经验中,提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比较合理的方向和实践做法,为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和调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水资源;利用;跨流域调配

1、概述

各地经纬度的差异、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者沿岸洋流性质的差异,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就会造成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的差异,这必将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了平衡水资源,满足干旱地区的需求,让降水较多的地区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跨流域调水的措施。采取这样的措施,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还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了我们的地球。

2、跨流域调配的实践

许多国家采用水资源调配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不均的问题,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澳大利亚调水实践:澳大利亚东西部水分差异很大———东部有暖流经过,并且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还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降水较少。所以澳大利亚于1949年计划从斯诺伊河调水,并在1974年开始运行,目的是保证西部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雪山工程目前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平时无人值班的遥控电站,只是在检修、参观、检查等情况下才派人值班。科技水平的提高使雪山工程达到了目的,保证了阿德雷德88.5万人口的城市用水,为重要工业区铁三角提供水源保证。但正如许多调水工程一样,雪山工程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规模宏大,且所处于雪山地区,雪山工程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引出的水源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做到了尽量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合理利用清澈的水源,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2.2美国的做法: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的美国也面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由于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美国西部沿岸降水较少,湿润气流难以深入陆地,加利福尼亚州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美国于1957年开始从费瑟河、萨克拉门托河、圣华金河向西部调水。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西部的发展:加州的人口、经济实力、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全部位居美国第一,洛杉矶更是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城市。北水南调工程对加州经济起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证实了水资源的调配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州调水工程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及水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状况,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对水源地区、沿途输水区以及受水区产生一系列正面或者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鱼类和野生物及栖息地的影响;二是水源地及调水工程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针对这两个问题,相应的法规、条例、以及各种工程补救措施及调水工程运行管理改善措施相应出台。同时,还开展系统的模拟、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美国政府处理生态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亚利桑那调水工程:美国第二个较大的调水工程是亚利桑那调水工程。主要是由科罗拉多河上的哈瓦苏水库,调水到亚利桑那州中南部。该地区沙漠广布,调水工程很好地缓解了中南部的长期缺水的情况,更遏制了由于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所导致的地面沉降的情况。但是科罗多瓦河水上游管理不当,水中含盐量较高,难以变为生活用水。为此,政府修建了大型储水水库进行沉淀、净化处理。总而言之,亚利桑那调水工程促进了该州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2.4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被称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的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调水工程。大人工河工程工程量大,从1983年开工,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在进行。前两期工程已经把水输送到了沿海中心城市。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充分保证利比亚粮食自给并有富余粮食可供出口。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的调水来源是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经过几万年的地质变化,积累了大量地下水,而目前这些地下水就隐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下。它蕴含了大约15万到37.5万立方公里的“化石”水源,合理开采的话可以解决人口饮水和工农业用水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促进利比亚及其沿岸的发展。由于大人工河工程的调水来源是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所以不可避免的会破坏地下水源的蕴藏,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撒哈拉沙漠地区人迹罕至,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大人工河工程的利远远大于弊。

2.5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最重要的调水工程应属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埃及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河流,也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埃及引尼罗河水源到西奈半岛,全长262公里,该工程的实施对埃及人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限制埃及地区的发展因素是水源,而西水东调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埃及粮食的短缺状况,增加了水果、蔬菜出口,促进了西奈半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由于西奈半岛植被以沙漠为主,引水灌溉必须要防止土地盐碱化。所以,当地政府在合理灌溉土地,控制土地的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的发生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3、跨流域调配的实践效果

从以上五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跨流域调水对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跨流域调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尽可能实现水资源分配的平衡。除了眼前的现实利益,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跨流域调水可以扩大河水或湖泊的面积,来调整局部的气候和湿润程度,有利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好转。同时,从长远看,它增加了地区发展活力,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应当注意的问题

跨流域调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但不可避免的是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社会方面的,它淹没了大量土地,造成部分地区的移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二是在生态环境上,它加剧了水土流失,也伴随着过度灌溉造成的次生盐碱化;同时也会造成水质恶化,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总之,跨流域调水的优点不容忽视,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活,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但是,我们也应当防微杜渐,既与自然世界和谐相处,又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八

水源与污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指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认为用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在城市水资源和污染控制中应统筹考虑,解决水资源、水污染问题,从量上应避免和补偿城市化给水循环带来的干扰,从质上不要简单地把水作为我们废物的运输工具。分析欧洲城市水资源与污水控制中几个方面的得与失,指出传统排水模式的缺陷,思考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水污染控制途径。

城市污水控制水资源污染

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水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现实。我们已经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弧线上走了很远,应当“痛心疾首”。深圳治污理念之争并不在于是否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圆明园补水的背景远远超过事情本身。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无数的乡镇,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

我们习惯了用上水和下水,给水和排水来界定水资源和水污染控制,所以解决水资源问题我们第一想到的是开源,而在防止水污染上把目标定在排放达标上。但高密度的人口和有限的水资源早已不允许我们这样界定了,作为水源的河流常同时肩负着纳污的重任。水污染控制本身也是开发、保护水资源。

我们习惯于把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开考虑,通常当地面开始下沉时我们才直觉到过量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城市的规划中很少考虑到地下水、地上水的相互联系。

我们习惯于把“是否能直接使用”作为水的价值的衡量标准,把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的意义更多地理解成直接再用的节水效益上。事实上,污水的处理深度是一个城市水系统的决策问题,不直接使用的水的价值并不比直接使用的水的价值低。世界上不只是有污水直接再生再用的成功经验,也有通过维系良好的水圈循环来解决水源贫瘠的成功案例。中国已有案例研究显示水域污染控制(也是水资源保护)本身也要求污水不只是达标排放,而是需要最大限度地节水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水资源、水污染也是一个系统问题。只有把握系统本质的规律性,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缓解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水污染的规划与评价必须要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根本议题才能真正走向完善。

为了规范管理,设置统一的指标体系是有意义的,如排放标准、节水率、生态住宅评价体系、节水型社会指标体系等等。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分门别类的国家级指标体系在一个区域或城市的水资源决策、管理中无法取代与地域特征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水系统的规划和宏观决策分析。

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圈的良性循环应成为各项指标体系的最高宗旨,否则会出现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无法反映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是否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深圳治水的争论并不在于污水处理率是多少,更多的是一个地区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排水模式的争论,由此可见一斑。

城市化对自然水圈带来的量上的明显改变是地下水减少、又得不到补偿;
地表水停留时间缩短,下渗和蒸发减少,径流量增加。而在质上,则是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即水源的污染。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只是近二十年的事。城市虽然已经高楼林立,但在基础设施、城市管网建设等方面仍需走很长的路才能达到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现在或几十年前的水平。

在重视单项技术引进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在治水方面已走过路程的研究,分析这条路还有多长和这条路是否是唯一选择。在对策的研究上,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紧迫感,因为我们每年都有上千万的人进入城市,因为我们每几年在城市化道路上所走的路程是现在西方用几十年才走过的,因为我们高速发展进程中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带来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城市区域中把雨水储存、直接利用是有很大局限的。欧洲有大量实例说明,城市广泛实施分散的雨水生态工程不仅能有效恢复、补偿地下水、改善城市小气候,而且通过减小雨水对城市管网的压力在经济上同样有巨大意义。

出于对市政管网经济性的考虑,约在一百年前,欧洲国家就有在城市区域中修建分散的雨水缓冲池的例子,用于消减暴雨径流对排水系统构成的短时间高负荷。七十年代后,出于经济和生态上的考虑开始实施分散的、大规模的雨水反渗地下水模式,作为城市土地硬化后对原有的雨水自然下渗进行补偿。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共识是近一、二十年才形成的共识,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城市高耗水、直肠式、末端混合处理模式建立和壮大的阶段至少在时间上是与对自然资源和殖民地的掠夺、工业化高速发展与自豪、较低的城市密度、较大的环境容量这样一个大背景同步的。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水生态保护上,西方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中国大规模、高速的城市化一方面对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对水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但另一方面,能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总结别人过程中的得与失,也为我们“一开始”就注重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城市污水控制的资金来源渠道是污水控制中的一大障碍。城市、乡镇扩展和老城的现代化改造是城市化发展的两大模式,把给排水和污水控制与房地产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可能会有效地解决资金渠道问题,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地的开发开始就得到积累,事实上,它在地价、房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在这一背景下,分散的(可能在万人规模大小)水污染控制具有很多优点和可操作性。它可以避免集中污水处理方式在城市区域发展进程中多年排污量逐步增加,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时续上或者超前或者落后的问题,可以避免污水的远距离输送所带来的经济和管理上的困难,可以将资金来源与地产开发更好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污水的源头控制,将污水治理与责任群体进行更好地挂钩。

雨水、污水控制、地表景观水的统一规划设计对城市区域水资源、污水控制以及资源化常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节水、污水尽可能的源头控制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产生更多的地表景观水,而且可把污水地下远距离输送成本降至最低。

城市污水中绝大部分的氮、磷来自人粪尿。中国在粪尿返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化粪池很早就得到普及,粪尿的量仅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量相当,其生化降解速度更快,反应工程上更容易控制,即使实现不了资源化,单独处置可有效减少其它废水的污染负荷和深度处理的成本。欧洲和中国的应用示范研究均表明负压和/或压力管道系统可有效地实现粪尿的源头收集与输送,与节水器具联用可将源头节水与源头污水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除了环境效益外,与传统混合排水模式相比在经济性上同样具有优势。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篇九

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哪里有水,哪里才有生命,是水促成了环境美。水对我们既然如此重要,全民就应该及早行动起来节水和爱水,努力打造节水型社会。通过营造具有感染性的水文化环境,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在居民社区、公共场所,开展水法律法规、张贴标语及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水与人类文明”、“水与文学”、“水与艺术”、“水与社会”、“水与地域文化”等系列演讲或讲座,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器具创新制作比赛,编演水文化类文艺节目等,加大全民节水知识的认识程度。在浓厚水文化氛围,全民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有关水的习惯、理念、文化素养和主体价值意识。

我市不仅水资源匮乏,水污染现象也及其严峻。在2013和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文明水平排名中,河北省连续排名位居最后,具体到城市,2007年度衡水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03亿吨。域内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级别均为严重污染,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衡水湖洼内为轻污染,衡水湖冀州为中污染,衡水湖水库为重污染。地表水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衡水市、沧州市等全国6城市因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被国家环保部曝光批评。2008年度全市地表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重污染河段是100%;衡水湖在河北省14个生活用水水源地(湖库)中,水质综合情况倒数第一。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一、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渗坑、渗井渗入地下,是造成地下水中亚硝酸盐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的重要原因。二、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种植长期大量农药、化肥的施打使得残留物质经灌溉水或大气水的淋浇而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三、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经处理堆放,降雨后有害物质带入地下;生活污水中含合成洗涤剂量大等,这些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途径。

小到幼儿园的孩子,大到大学生,都应开展水文化教育。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创造者,从娃娃抓起,教育下一代具有节水爱水意识,是保障水文化传承的关键。学生是最容易接受美好事物的,也不会受利益的影响。一旦在孩子从头脑中扎下根深蒂固的水文化,就会不自觉地从行为上惜水爱水。水文化校园教育可分为课上和课外两方面。一、课上:不同的课程都可以融入水文化教育。如:思想品德课讲节约水资源,语文课引导孩子写爱水的文章,生活与劳动课和孩子一起探讨费水再利用方法,美术课和学生用绘画语言表达爱水的情感,常识课根据水的专题进行爱水教育和行动宣传等;二、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爱水活动,节水小调查、爱水标语设计、爱水自编报、黑板报评比等。大学生可开展更有深度的考察水利工程、开展水利调查、参观水利景观、采访水利名人等社会实践活动。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把网络变成为宣传水文化的一块新阵地。通过建立专门的水文化宣传教育网站,开辟网上宣传教育课堂、网上水文化论坛等,通过或正式、或轻松的形式全社会都来认识水、了解水的发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水资源保护虽然迫在眉睫,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文化事业与水资源的关系密不可分。推动水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水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化的功能理论因背负了社会治理的使命而更具活力;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实践也会因文化的支撑而更加有效。作为用水的主体之一的人对水资源的未来走向起着制约性的角色,只有全面切实的将节水意识、水文化教育渗透到生活中,从转变认知开始,逐步引导行为的改变,才是改善的根本途径。

推荐访问:水文 水资源 题目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9篇) 水文水资源论文题目(9篇) 水文与水资源论文题目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