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高端圆桌会议(四篇)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高端圆桌会议(四篇)

时间:2023-03-30 07:10:01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高端圆桌会议(四篇),供大家参考。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高端圆桌会议(四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 高端圆桌会议篇一

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马的建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建议

本课重点:

《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普林尼,希腊雕塑,希腊、罗马史学,希腊、罗马的建筑,拉丁语。

本课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很长,从远古直到罗马盛世,特别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雅典和公元前后的罗马,出现了空前的文化繁荣景象。

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一目,说明

一、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的珍贵财富。它的故事优美动人,常被后世用为典故。

二、《荷马史诗》反映的是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前后的历史,经过文字加工,成为长篇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二部。传说中的本诗作者荷马,就是完成这两部史诗的诗人的代表性形象。

悲剧之父和喜剧之父一目,要说明希腊是欧洲戏剧的发源地,希腊戏剧,特别是戏曲戏剧在当时的繁荣情况。

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历史》是西方第一部史学巨著,是用叙述体写成的通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基本上用编年体写成。

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目,富于教育意义。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格言,至今传为名句。应学习普林尼分秒必争,注重实地考察;亚里士多德广泛钻研,追求真理的精神。

建筑和雕塑一目中关于雕塑,课文只重点介绍了雅典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女神像,但是前面四个神的雕像,可以同时体现希腊和罗马的雕塑艺术(见《资料和注释》)。

拉丁语这一目重点在于拉丁字母流传到今天的影响,它已被多种文字所采用。配合这方面的知识,本课附有一道选择题,这道题可尽量由学生自己思考,以增强独立作业的能力。课文最后所附的几种西方语言对比表,只供参考,目的是让学生从字形来看其他四种欧洲文字与拉丁文的渊源关系,从中获得一些印象。

第5课中的《木马计》插图,讲的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但《伊利亚特》并不包括这个情节。这点需要教师注意,以免产生混淆。

讲希腊史学一目,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历史有关知识,提问学生在同时代我国的第一部通史巨著、第一部编年史书是什么?分别为谁所著?

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目,建议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互相补充。

建筑和雕塑一目,建议教师:

1、充分利用插图和彩图《雅典卫城遗址》、《罗马广场遗址》,从中使学生领略这两个城市的宏伟气派,领略希腊列柱形式和罗马列柱加拱形结构的建筑风格。2.通过宏伟的建筑,增强学生对雅典的繁荣和罗马的和平的感性认识。3.启发学生根据常识思考古代建筑和雕塑对后世的影响,让他们仔细思考: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希腊、罗马的艺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反映出那时的社会、经济怎样的状况?具体想想:今天世界各地的引水桥、渡漕、体育场等,和罗马的建筑有没有联系?为什么希腊雕塑长期被欧洲艺术界奉为楷模?今天艺术院校学生为什么仍旧临摹希腊作品的复制品?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希腊、罗马文化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文人学者和艺术家大都属于奴隶主阶级,因此他们有优越的条件钻研学问,从事创作。以亚里士多德为例,他关于奴隶的论点,充分说明他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这点不一定要在教学中强调,但是教师需要掌握。对于希腊、罗马文化,应该高度评价它的成就。

最后建议教师结合课后的思考题,小结希腊、罗马在文学、艺术,科学、哲学、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让学生概括古代罗马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活动建议:

假设你是一家希腊、罗马方面旅行团的一名策划人员,向客户宣传旅游景点,你将选哪些地方?会如何描述它?还要介绍什么相关内容?

建筑和雕塑

建议教师:

1、充分利用插图和彩图《雅典卫城遗址》、《罗马广场遗址》,从中使学生领略这两个城市的宏伟气派,领略希腊列柱形式和罗马列柱加拱形结构的建筑风格。2.通过宏伟的建筑,增强学生对雅典的繁荣和“罗马的和平”的感性认识。3.启发学生根据常识思考古代建筑和雕塑对后世的影响,让他们仔细思考: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希腊、罗马的艺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反映出那时的社会、经济怎样的状况?具体想想:今天世界各地的引水桥、渡漕、体育场等,和罗马的建筑有没有联系?为什么希腊雕塑长期被欧洲艺术界奉为楷模?今天艺术院校学生为什么仍旧临摹希腊作品的复制品?等等。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的珍贵财富。它的故事优美动人,常被后世用为典故。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所歌咏的虽然是属于迈锡尼时代的遗国,但其具体内容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5、16世纪。经过累世行吟诗人的结集加工,到公元前8世纪前后,才整理定型,传说中的荷马大概就是使史诗最后定型的诗人。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二部。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必然从各个方面反映这段形成期的历史,因此是研究公元前11-9世纪希腊社会经济最重要的文献。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 高端圆桌会议篇二

圆桌会议策划书

一.前言

又是一年新起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新学年拉开大幕的季节。2014年,教师教育学院迎来了新的一届学弟学妹们。他们身上还没有褪去稚嫩的笑容,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教育学院的明天,是新的希望。如何让学弟学妹们尽快融入到教师教育学院这个大家庭来,如何促进学院各主要学生组织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互动。在学期伊始,学院团工委骨干培训部特组织各学生组织主要干部,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拟为各学生组织搭建一个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为进一步扎实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服务与同学,让学弟学妹们看到一个秩序井然,团结合作的教师教育学院优秀学生组织。

二.活动主题

心交流,新起始

三.活动目的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会,团工委,社委会,社联的联系与交流,建立对话机制,提供一个合作的契机。增强凝聚力和团结。分享成功经验,促进共同发展。为新学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概况

(1)主办方:团工委骨干培训部(2)活动对象:学生会,团工委,社委会,社联主要干部。(3)活动时间:(4)活动地点:

五.活动流程

(1)参会人员进场,骨干培训部组织人员签到;

(2)骨干培训部部长作为会议主持人,宣布圆桌会议正式开始,并简单介绍会议的与会人员与特邀嘉宾;

(3)团工委副书记致辞,并简单介绍本次会议的内容及目的;
(4)各学院组织相关负责人做自我介绍,并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与工作计划;

(5)介绍完毕后由主持人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经验交流与分享,各组织负责人畅所欲言,分享上一学年的成功经验;

(6)介绍完毕后,进入代表发言环节,由优秀学生组织进行发言;
(7)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宣布由团工委副书记进行总结,完毕后宣布会议结束。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 高端圆桌会议篇三

昆仑钢铁有限公司安全文化

今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冶金行业发展迅速,给经济注入了强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冶金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害因素较多,加之,自身安全管理的弱化,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2006年11月8号、无锡永强钢水外撒事故及2007年4月18号辽宁清河钢水包倾翻事故、2013年7月30号制氧厂爆炸、2013年8月上海一家冷库压力容器氨泄漏、就充分暴露了部分冶金企业存在责任不到位、措施跟不上、制度不落实、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因此当前构建冶金业安全文化,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显得十分迫切。

一、正确理解安全文化的本质内涵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它是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安全行为等的复合体。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现代型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要有先进安全文化作根基,没有先进安全文化基础、没有先进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没有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方向。构建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的安全。因而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为宗旨。安全文化建设,重要的是转变“要我安全、为要我安全”,做到四不伤害一保护、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被机械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让(我要安全)的思想运输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和脑海里。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风气,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把安全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

二、积极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昆钢企业安全文化是大环境大背景下的大文化,是构建昆钢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保障、构建昆钢企业安全文化离不开社会安全文化的渲染和支撑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公司各部室、各生产厂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培训、安全教育专栏、加强对安全知识、安全常识、安全文化等的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短信、手机、安全视频等高科技平台辐射功能,让一句安全警示提醒人如“上班注意安全、小心路滑”的安全小常识等、使一个安全栏目教育人:深入展开“安全活动生产月”的宣传活动,让安全宣传走向各分厂、各部室、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形成全公司“人人知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加强加大监管力度。公司分管安全领导要最终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设施完好情况、安全措施防范制定情况、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强化日常检查,重点突出危险程度高、易引发事故的生产工艺环节、重点部位、重要岗位、特种设备的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找原因、讲危害、追责任、抓整改,变隐患为明患,变明患为无患。尤其是倾向性问题苗头和易发、频发事故、要进行专项整治,做到不彻底根除不罢休,整改不到位的要采取强硬的措施和手段,坚决依照公司有关规定予以考核。确保在检查落实中增强安全意识。

三是要加大走访现场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更改制度、要求各生产厂、部室做到特事特办的要求、做到一不推、二不拖、三部回避,四不上交隐患整改矛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调处、力求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时效和工作质量,努力做到隐患项目、项项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三、努力构建昆钢企业安全文化

由于昆钢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专项整治工作相对滞后,企业因刚起步自身管理松懈,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意识淡化、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安全管理不严格、劳保用品发放不到位、特种设备未定期检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三违现象普遍等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昆钢企业安全文化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企业某些领导安全理念滞后、在昆钢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安全组织机构部健全、各分厂部室无安全规章制度、车间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基础台账未建立、安全责任书未签,个别领导只重视(口头安全)、只满足于偶尔在班前提醒个别岗位,说两句注意事项、讲几条安全常识。在检查中,还有些领导安全借口颇多、你说他不重视安全,他强调说我们每天讲安全、可厂区到处出现违规违纪和设备的隐患、说他存在不安全隐患

他说没事、我自己的厂区我不知道哪地方安全哪地方有隐患、我自己会评、还要别人评什么?等等。由此可见个别领导安全观念滞后直接影响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影响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因此,抓好公司领导人安全思想理念的转变,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是职工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化。夏季不少员工、工作时穿拖鞋,穿短裤、防护服、防护鞋、防尘口罩置之身外。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职工甚至还错上加错、认为自己是老电工、老焊工、老行车工、还要什么证?有的职工明知自己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一点专业知识都不具备,非主动去修理电路、焊接个接头,焊接时竟然把氧气瓶和燃气瓶捆放。有的行车工起吊时不警告下面人员离开、直接起吊、知道是15吨行车却去掉20吨的重物、有的员工高处作业平台无护栏很危险、但是不在乎任然作业、有的员工在煤气区域停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弱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三是厂区安全文化氛围不浓、环境决定心情。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厂区安全文化氛围的渲染、现在各分厂安全文化氛围淡化、厂区安全标示牌悬挂的不到位、无宣传标语、五消防器材、安全组织未建立、操作规程未上墙、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厂安全宣传栏成了公告栏、上面写的不是安全常识二是公告通知,员工缺乏安全感等等。

2、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安环部要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树立与时俱进的安全观念、进一步提高昆钢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昆钢安全监管机制体制建设,认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真正弄清昆钢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和根源问题、找出问题的切实措施、选准切入点,积极推进昆钢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如环保设备脱硫脱硝工程。

安环部要从以往重点要求各厂对具体安全隐患的排查、转变为对公司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为主、找出各厂的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完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以往重点以告知形式的检查、转变为随机抽查、暗访以及巡查为主、强化公司的安全机构建设、促进公司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针对当前公司安全生产现状、公司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机构是公司的安全领导的核心、是公司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管理机构成员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形势分析制度,建立奖罚制度、要定期查找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安全规章制度是公司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和将诱发略的智能、要健全完善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公司内部安全规章制度、级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二是搞好安全培训、抓好安全教育、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坚决做到不培训你不上岗、一要抓好新员工的三级教育培训工作、又要落实好特殊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还要抓好新工艺、新技术人员的培训、及时做好待岗复岗工、转岗人员的培训工作、搞好安全生产教育、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当前要 突出对国务院新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学习教育、让公司主要领导和全体员工了解条例相关内容、知道发生一起事故意味着什么、既要突出常见事故预防知识的引导、又要抓好突发性事故的教育、主重深化安全警示教育、公司要运用事故案例教育职工树立安全生产差一点就不行、一点不能差的标准意识、真正第让警示入心入脑。教育职工按操作规程办事、不要盲目操作违章操作。

三是优化工作环境、增强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安全发展、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公司的稳定和职工身心健康。优化环境是安全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昆钢要在改善作业环境、增强职工防范意识和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及时发放劳保防护用品、增大生产车间的光线强度、涉及到高温高压设备的场所要配备消防器材和防烧伤、防烫伤、防扭伤、防砸伤的必备药品器材、在认真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实施预案的演练禁止使用未检测的特种设备和自制装置进一步规范转炉、高炉、连铸、烧结主控配电室、防止因温度过高起火引发火灾、发生伤亡事故、加强职工的日常学习、要注重(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加强公司的安全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施)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职工的法律观念。可以是大家懂得专业要求、知道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碰到隐患如何排查。认真学习相关的设备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技术性能、使用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有效地规范职工行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四是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司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员工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导向、约束和凝聚作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每一名员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安全文化制度约束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名员工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人,对员工潜移默化,最终形成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属感。

五是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安全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凡是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都会被它拉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标志着企业现代化的水平,标志着企业文明管理的水平。

安全文化不单是指员工安全知识的提高,更是指人们对待安全科学技术的态度;
不单是指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产生的成果,还包括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和所体现出来的安全行为准则;
不单指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更是指产生这种环境的文化基础;
不单指企业领导做出的安全决策,更是指这种决策折射出的领导者信仰的安全哲学;
不单指事故的下降值,更是指对待这种下降的心理态势......。总之,企业安全文化是渗透在安全管理一切活动中的灵魂所在。安全管理主要是管人,管人最好的方法不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监控,而是运用文化的微妙影响。安全文化能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和控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安全行为。

四、公司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培育途径

建设和培育公司安全文化,必须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树立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指导思想,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本功抓起,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文化的灵魂,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安全文化的精髓,把以人为本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把先进的设备,标准的作业环境作为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坚决杜绝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全面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目前,尽管公司系统各单位在培育自己的安全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先进一流的安全文化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当前各单位要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从“设备、制度、素质、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1、按照“健康无损、维护及时、运用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健康无损,构建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设备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形象。设备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本质上是人的认识和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认识能力和观念水平,就会有相应的设备质量标准和设备形象标准。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对设备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设备管理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外形内质俱佳的设备、科学严格的管理、及时细致的维修保养、正确规范的操作运用才能保证安全运行的要求。通过设备管理这个环节打牢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要完善电网设备管理,严格执行设备技术标准、运行规范、检修规范、监督规定、反事故措施等,从设计、招标、安装、调试、运行、技术监督和检修维护的全过程,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保证设备的健康水平。要确保对设备维护、更新、大修的资金投入,做到应修必修、该换则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按照“因地制宜、简洁实用、操作性强”的要求,保证制度有效执行,构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形象和水平,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因单位而异、因岗位而异、简洁实用的规章制度,缺少对制度的执行力。刘振亚总经理在国家电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加强科学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的根本手段。有制度不严格执行,比没有制度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理顺生产各专业的管理体制和机构、岗位设置,建立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运作机制,仔细梳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站、所和班组,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建立一套比较实用、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要大力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安全监督,对违章行为,必须认真纠正,严肃处理,做到违章必究。对于因为工作懈怠,导致事故和严重失误的,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也要体现人性化管理,让员工感受到执行这个制度是对自己的关爱,对别人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规章制度的落实重在明确责任界面,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实现人人都是安全点的要求。

3、按照“提高素质、体现价值、保障安全”的要求,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构建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

人的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最关键的因素。提高员工素质,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提高员工素质要从电网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做起,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重在抓好一线员工(运行操作、维护、检修人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着手建立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等各方面必要的考试题库。让大家通过学习培训进行过关考试。过关上岗,过不了关就再学习。通过这个办法,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岗位技能。通过考试考评,形成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增强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心;
通过创造安全文化氛围,转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观念。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4、按照“规范有序、展示特色、享受环境”的要求,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构建安全文化的外部条件。

环境状况体现管理水平和审美境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和作用。环境包括设备环境、工作场所的环境、生活环境和外部景观环境。要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环境,就是使员工所处环境既具有约束作用,又具有展示作用。约束作用体现在规范有序上,指示、提示、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比较完备,体现对生命的关爱,有利于安全生产。展示作用体现在各自的环境特色和审美情趣上,让职工身处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享受到工作的快乐,体现快乐工作的境界。

五、准确把握安全文化建设起步阶段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紧紧围绕企业实际,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文化推进过程中,各单位要注重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一般说来,专家学者总是喜欢把企业文化分为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三个层面加以研究和分析,而省公司从四个方面制定安全文化总体思路和框架,更结合实际和具有操作性。各单位要在总体框架下,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组织实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总体框架的四个部分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各自的特色。体现省公司和各单位管理层面的不同,管理方式的不同;
体现企业文化分层管理、分层建设的原则。各单位可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效后提高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第四,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的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来宣传。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总之,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培育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公司长治久安的安全局面一定会到来。

安环部 2013-11-11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报告 高端圆桌会议篇四

共同见证:大昆仑文化从青海走向世界的经典传奇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综述

一 昆仑文化的盛大节日

2013年12月20日,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海西州委、州政府主办,海西州委宣传部、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大昆仑》杂志社承办,来自北京、山东、陕西、甘肃、贵州、重庆、湖南等近二十个省、市的一百余名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昆仑文化研究专家济济一堂,共同研讨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

著名诗人、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青海的自然环境和多元文化在中国地理板块和文化版图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昆仑山因为它的高大、神秘以及它与中原大地的种种关联,从而激发了古人无穷的想象力,使之成为中国远古的神话之源,成为几千年来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符号。昆仑文化的源头就是昆仑神话。作为与希腊神话并驾齐驱,闻名于世的昆仑神话,它是中国古典神话中影响最大、叙事形态最古朴、资料保存最完整的神话系统,堪称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新世纪以来,昆仑文化逐渐成为代表青海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青海文化定位,将一直处于文化边缘位置的青海,提升到中华文明发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重心的高度。吉狄马加说,近几年,青海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民俗学会、青海民俗学会等官方研究机构和民间学术团体联合举办了多届昆仑文化国际论坛,试图借助于青海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的特殊优势,打造以中华远古文明为基础的昆仑文化品牌,承担起探索、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通过海内外学者对昆仑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唤起文化根源的认同,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赞颂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断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创造的精神力量。吉狄马加强调,本次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的目标是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加深理解和合作,推动不同学科和团队加大对昆仑文化的研究、传播和利用,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人关注昆仑文化。今后还要把这个活动办得更加国际化,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应坚持办下去,因为它为不同学科背景和领域的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等提供了一个研讨和交流的好平台。

研讨会由上午的一场颁奖典礼、一场专题报告和下午的两场圆桌会议组成,主要围绕大昆仑文化这一轴心展开。上午的会议由中共海西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军主持,下午的研讨会由当代著名诗人、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阿尔丁夫·翼人主持。牛军指出,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标志着青海昆仑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发展迈

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旨在从更高的层次上推进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昆仑文化从青海走向世界的经典传奇。撒拉族著名诗人阿尔丁夫•翼人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作为当代中国诗坛的一位实力派诗人,他在主持研讨会的过程中对各位学者与诗人的发言进行了简练、精彩的点评。他指出,昆仑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重视,需要我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来探讨和研究昆仑文化在这个时代所彰显出来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海西州委宣传部评选出了“大昆仑文化杰出文学艺术奖”、“大昆仑文化杰出学术理论奖”、“大昆仑文化杰出文艺理论奖”三大奖项。玛拉沁夫、郑玲、王瑜获得了“大昆仑文化杰出文学艺术奖”,赵宗福、高莉芬、刘宗迪获得了“大昆仑文化杰出学术理论奖”,吴思敬、肖云儒、张清华获得了“大昆仑文化杰出文艺理论奖”。著名诗人、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等为九名获奖者颁奖,肯定了他们为大昆仑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感谢他们对大昆仑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二 昆仑文化的历史维度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作了关于昆仑文化的专题报告。他指出,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昆仑神话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系统地梳理了昆仑神话的文化意象、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和女神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深入分析了昆仑神话与青海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了昆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华民族史上的神圣地位。昆仑神话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中故事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神话系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华部分。而昆仑神话与青海高原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昆仑文化不仅是青海的区域文化标志,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聚集青海各民族、建设文化名省的核心文化之一,也是复兴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传统资源之一。青海的文化建设要念好青海的“山海经”,还需要把以昆仑为标志的传统文化和青海文化推向全国和世界,真正发挥好昆仑山的神圣源头作用。

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原副**肖云儒在研讨会作了精彩而富有创见的发言,他在中国文化的大视野中肯定了昆仑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从西部文化的特定视野出发,对昆仑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定位进行了富有启迪性的分析。他指出,昆仑文化在今天的对外交往中仍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提出和中亚各国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部开放的大后方变成前沿,开放交流除了经贸往来,更重要的是各国文化交流,昆仑文化则是各国交流的金钥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李连荣教授提交了论文《神山信仰与神话创造——试论〈格萨尔〉史诗与昆仑山的关系》。他指出,神山信仰是上古时代诸多文明古国的基本观念,由此创造的神山神话即天神下凡神话是各民族的起源神话。中原民族创造的昆仑神话与古希腊、古印度、古波斯等民族的神山神话一样,具有悠久辉煌及深厚的内涵与功能。随着中原民族的发展强大和诸多文化的兴起,如道教、玄学乃至佛教等的影响,作为中原民族的主要神话,昆仑神话传播和传承到了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之中。现今比定为神话中的昆仑山主要位于青海海西州境内,据说自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大清帝国的地图上已经将昆仑山比定在了青海境内,可见昆仑神话乃至昆仑山在中原文化中的深刻影响与重要地位。在藏族文化中,现今包括西藏可可西里、青海的昆仑山、祁连山、新疆的阿尔金山、天山山脉等称作是一座大阿字形的雪背山(即藏文“阿钦岗加”的意思)。此藏文阿字象汉字的“丁”字加上“v”字组成。

在藏文中昆仑山的“龙头山”正是位于青海果洛境内的阿尼玛卿雪山。它恰好是藏族早期族源之一的董氏族(ldong)的祖先山,也是《格萨尔》史诗中格萨尔王(安多型)的寄魂山。作为董氏族后裔的安多地区的藏族,自古以来非常崇拜昆仑山,并将昆仑山作为了自己祖先下凡的地方,是祖先雄伟的花园。这与唐以来的汉文献中的记载相一致。但是另一方面,在藏文文献中昆仑山还与突厥、回鹘(回纥)有密切关系。藏文中称作昆仑山的阿钦一词就反映了这种意思。但是,正与中原文化向西发展相似,藏族文化通过向北、向东发展,藏族文化中的昆仑山与中原文化中的昆仑山一样也发生了地理上的移动,即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最终成为了今天位于青海果洛境内的阿尼玛卿雪山。这也正是昆仑山脉自青海海西州开始向东方延伸的一个鲜明表征。探讨昆仑山与昆仑神话给我们诸多启示,最主要的表现在于怎样保持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的问题。

青海省图书馆副馆长霍福研究馆员提交了论文《大昆仑语境中太阳崇拜在青海彩陶文化中的遗留》。他认为,在以昆仑神话为主体的昆仑文化中,太阳崇拜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青海彩陶纹饰中有丰富的遗存,并且几乎贯穿于青海彩陶的各个文化类型之中。最早的祭天,也就是祭日的形式是在地上用石头垒一个圆圈,在圈内行祭,这反映在彩陶中就是马厂类型时期的四大圆圈纹。后来,出现了立杆祭天,人们手拉手用歌舞祭天,这反映在彩陶中就是蛙纹。柳湾出土的裸体人像壶应当从图案的完整性来解读,蛙纹与人体塑像在一起,反映了以人祭天的宗教主题。再后来,因为立杆祭天会产生日影,于是便产生了原始的圭表,人们从日影(晷景)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并且将这种知识普及到民间。齐家文化彩陶中的三角纹,正反映了立杆测日的过程,说明在太阳、杆与影之间存在一种三角关系。从立杆祭日到立杆测日,科学走下神坛,普及到民间,这是齐家文化出现如此大数量的三角纹的学术理由。《三国演义》中孙策插剑测影,等待太史慈日中回营的故事便是一个案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青海的一些乡村学校中还有这个遗留,在操场上堆有一堆圆椎形土,顶端抹平后插根木棍,老师通过测量日影的长短,确定上课与下课的时间。通过对这些彩陶纹饰的分析解读,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太阳主题文化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太阳崇拜从原始宗教走向科学探索,从上层意志到民间知识普及的全过程。

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郭郁烈教授提交了论文《沟通天地的昆仑山与“大禹治水”关系初探》。他认为,昆仑山在沟通人间和天庭的角色中起到极为重要的媒介、中转的作用。没有昆仑山凡夫无法幻化成神,人间祭祀之礼不能成立;
相应地,没有昆仑山天帝和诸神也无法介入人间的事务。而究其出身,昆仑山并非来自上天的神力而是真真切切“大禹治水”所得,是活脱脱的“人为”的产物。这样一座登天之山竟然出自“人力”而非天然或“神力”,其中暗含的“经天纬地”、“人定胜天”的意味不言而喻。所以说中国上古神话究其根源处处都在彰显人的力量,乃典型的“人本之教”而非“神本之术”。凡夫或凭借功业、或通过修炼,一旦登上昆仑山,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天庭的门票。其上无可穷极处就是层层天宫,而且愈往上走,路途愈远,门槛愈多,也愈为困难,所谓“登上而不死,乃灵乃神”。统治者把昆仑山和天庭描绘成山环水绕、层峦叠嶂的宫宇,是对渴望进入天庭的百姓的最美诱惑。这其中实际象征的是初民对天界的想象与玄思。同时昆仑山和天庭的不同等级,也昭示着不同修为的凡夫,将根据自己人间的德行功修可居于不同善果业报的天庭境界之中。究其根源,实在与佛教弥勒净土四十九重天之说无异。如果再把登上天宇隐射为抵达人生的彼岸,那所谓的“昆仑山”蕴含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圣人为我们铺就的一条通往幸福世界的康庄大道。

诗人、文化学者子午提交了长达两万余字的论文《昆仑山地区原住民与华夏族源及其文化探考》,在会上作了一个概要性的发言。他指出,昆仑山作为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和华夏文化历史悠久的“祖山”,从西王母等相关神话开始流传的三千多年来,一直成了人们探究、研考昆仑文化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对象及内容。古今学人虽然人言人殊,歧见纷呈,但这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更是多领域、跨学科并具有国际性、超时空性的一股源头活水,有利于

昆仑山文化的学术传播、交流、深化和发展。昆仑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的心灵史。昆仑文化作为历史悠久而蓬勃着旺盛生命力的黄河文明,是世界东方卓具原生性、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坐标”,是反映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进程的“源头文化”、“根部文化”、“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伦理道德及生活理想,过去、现在与未来已经和仍将继续演绎着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

天津师范大学张智中教授提交了论文《打造昆仑文化,提升青海形象》。他认为,昆仑文化就是以昆仑山为主脉的青海地域文化,是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这是对广大青海人民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卓越创造的肯定。从现实意义来看,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文化的拳头产品,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以更好地推动青海的文化发展。目前可以从做好文化保护工作和文化推广工作两个方面来考虑。文化保护的落脚点,在于各种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是一种文化的根基和灵魂。青海的人文资源是一笔促进和谐发展的巨大财富,也是青海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昆仑文化以其原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昆仑文化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青海形象的提升,离不开昆仑文化的打造。

《绿风》诗刊副主编、诗人刘涛提交了论文《清代的昆仑文化研究》。他运用大量典籍,清晰地梳理了清代昆仑文化研究的线索,认为神话传说、玉石、黄河源头是昆仑文化的精髓。清代学术思想重考据之学,排斥理论,提倡实践,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加之昆仑山脉大部分归入清朝版图,使清代学者对昆仑文化的研究更趋向于现实的考察,从而推动昆仑文化研究在当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三 昆仑文化的诗性维度

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提交了论文《诗人应当是一个民族中关注天空的人》,他结合昆仑的历史诗性形象和当前的诗歌创作状况,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他指出,当商品经济大潮和大众文化的红尘滚滚而来的时候,也许低俗是不可避免的;
但不能所有人都去低俗,而应当有中流砥柱来抵制低俗。也就是说,有陷落红尘的人,就应有仰望天空的人。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对天空的关注,是指把个人的存在与宇宙融合起来那样一种人生境界的关注。仰望天空便是基于人与宇宙、与自然交汇中最深层次的领悟,强调对现实的超越,强调内心的无限自由对外在的有限自由的超越,强调在更深广、更终极意义上对生活的认识,从而高扬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认识宇宙,也就是认识人类自己。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种种的限制,生命的有限和残缺使得人类本能地幻想自由的生存状态,寻求从现实的羁绊中超脱出来。而诗歌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象征形式,是力图克服人生局限,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一种精神突围。昆仑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可以给这个时代的诗人带来深刻的启示,使他们在仰望天空、关注天空时能获得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教授提交了论文《构建文化的高地,攀越精神的峰巅》,他以一个批评家的敏锐发现了昆仑文化在当代诗歌中的建构性意义,并联系当前的诗歌创作谈了他对昆仑文化的理解。他说,作为一个精神的朝圣者,每次来到青海,都会有发自灵魂的震撼,与难以言喻的感动,为这里的自然、这里的风土人情,为这里壮美的风光、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质朴厚重且日益丰富的文化。真切地期望着,这块雄浑与古老的土地和她的人民一起,去创造和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认为,神话中的昆仑山,或许与今日地理学意义上的昆仑山并不完全重合。但毫无疑问,也只有今日的昆仑山能够对应着神话中的昆仑山。与昆仑有关的神话很早就出现了,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未从文化上给予昆仑以足够的重视,这

其中原因或许很多,比如西部在地理与气候上天然的荒寒,比如经济的欠发达等等,但不管是何种理由,对于中华民族远古既存的精神高地,文化的依托地与发祥地之一,不给以足够的认知和重视,都是不应该的。他指出,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万水之源,加上“昆仑文化”,就成为地理和文化上的双重源头,因而对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具有象征意义。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层面而言,昆仑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创世文化方面傲视群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基础,更是中华民族先祖智慧的结晶。

上海交通大学何言宏教授提交了论文《我们时代的文化高地——评大型文化季刊〈大昆仑〉》,他敏锐地抓住了一个具体问题,对大型文化刊物《大昆仑》的办刊定位和文化品格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他认为,《大昆仑》最为突出的文化品格,就是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这样的品格,无疑体现了主办者宏伟高远的文化追求。作为一个地处西北的文化高地,《大昆仑》聚集了我国思想文化界和文学艺术界的一大批名家,他们活跃于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文学创作风格各异,学术观点也多不同,但都能在这样的高地上自由挥洒,充分说明了这一高地的巨大魅力与博大胸怀。何言宏在发言中提出了“昆仑诗群”的概念,认为昆仑诗群是由昆仑山脉所横贯与辐射的广阔疆域中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诗人所组成,昌耀、吉狄马加、阿尔丁夫•翼人和沈苇等,都是此一诗群的主要代表。他还特别指出,《大昆仑》以综合性文化刊物的身份强有力地关注诗歌,每期都给诗歌以很大篇幅,便很有力地将诗歌的影响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界。在人类丰富广阔的文化实践中,诗歌自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但是它的心灵属性又决定了它往往代表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和所具有的精神的丰富性,《大昆仑》不捐细流,注重诗歌,既体现了它的广阔胸怀,又说明了它所具有的力图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精神高度和精神成就的气魄与追求。

诗人洪烛提交了诗学论文《西部诗意:从昆仑山到天山》,回顾了自己的西部之行,谈到了自己的创作与西部的关系。他说,自从秦始皇修长城,边塞诗便成为西部诗的主旋律。近百年来中国新诗里的西部诗,在总体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边塞诗的传统,以豪放派为主流,大气象、大意境、大情怀。这是因为它有大背景。以唐诗宋词为文化背景来观照当代西部诗,使之获得先天性的优势:这是一个有根的流派。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说,它都是有根的。根是它深深的扎进大地同时也扎进文学史的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什么。唐宋边塞诗是现代西部诗的上游。洪烛说,他一直觉得西部是中国诗歌的故乡,至今仍下意识地把遥远的长安视为中国诗歌的首都。即使几次去现实中的西安参加文学活动,无一例外都怀着朝圣的心情,抑或还乡的心情。他还以阿尔丁夫•翼人为例,认为阿尔丁夫•翼人是一位有来历并且有背景的诗人,是西部得天独厚的自然背景与文化背景成就了诗人阿尔丁夫•翼人。

诗人唐诗提交了诗学论文《诗歌的巨坛摆在了昆仑山上》,他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昆仑文化发自内心的崇敬。他说,在这只诗歌的巨坛上,镂刻着“人与自然,和谐世界”这样几个光芒四射的文字。在这个光辉的巨坛下,依稀看见近几年举办的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先后有近千名国内外的诗人、诗评家、翻译家等精英文化人士聚集在崇高的昆仑山上,汇集在圣洁的青海湖畔,以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展现出青海和世界各族人民千姿百态的精神风貌,诠释着青海昆仑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丰富和陶冶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昆仑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横空出世的一个具有国际性、地域性、权威性和独特性的国际文化活动,它有力地搭建起了沟通昆仑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青海诗歌、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的桥梁,受到国内外广泛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使昆仑文化这一大文化概念在国际上成为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被誉为世界七大诗歌节之一,以至于不少学者因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才进而追本溯源地找到和研究昆仑文化,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巨大魅力。

诗人南鸥提交了论文《昆仑山的历史意蕴与阿尔丁夫•翼人的〈沉船〉——灵魂的祭奠与精神的救赎》。他认为,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与历史沿革,昆仑山在我国的文化史上具

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悠远而深厚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虽然历经时间的冲刷与肢解,但这种极具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质的文化在不断被激活与丰富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着奇异的品质与鲜活的魅力,为这片辽阔疆域的文化演绎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基因与活力。近年来,完全根植于这片土地的诗人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沉船》在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以灵魂祭奠与精神救赎交相辉映的英雄主义的身姿独步于当下麻木、庸俗、无序的诗歌现场。我们可以将长诗《沉船》解读为大昆仑历史意蕴与悠远文化的当代性表征。《沉船》所彰显出来的一种精神救赎的品格与力量,使我们再次思考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美学这些令人茫然的问题。他认为,这些是诗学的基本元素,是最为锥心而又是当下诗歌现场严重缺失的诗学课题。南鸥围绕灵魂的祭奠与精神的救赎这个精神视角,从几个方面谈了他对长诗《沉船》具有个人化的认知,分析了诗人实现这种精神救赎的路径与其悲壮的身姿。他指出,在这样一个麻木、庸俗、无序的时代,《沉船》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气质与诗学精神显得难能可贵。

诗人李磊提交了论文《推动海西州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想》,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策划方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说,拥有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海西州,走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之路,是推动地区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他提出了海西州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构想和海西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设想规划书,认为建设海西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体现在推动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原生态”和“元文化”的发挥、发扬和发展上,而地方民歌、音乐、歌舞、演艺、影视艺术创作和昆仑文化研究,必将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起到拉动经济的杠杆作用,带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大学吴投文教授提交了论文《昆仑文化的多重视野》,谈到了自己对昆仑文化的一些感性认识。他说,关于昆仑山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不计其数,相比于中国大地上的其他众多名山,昆仑山的文化意义显得特别深邃,具有特别的历史感。由一座山所形成的文化坐标,昆仑山所代表的高度和广度是一个民族的伟大骄傲。他认为昆仑文化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生态文化、神秘文化和诗歌文化,涉及到的实际上是昆仑文化的丰富性形态,也意味着昆仑文化是一种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广阔性的母体文化,也就是说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根基性文化,具有强大的生长性和辐射性。从这一角度来说,对昆仑文化的认同实际上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推崇和认同。这也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使命。他觉得从多重视野的角度呈现出昆仑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实质上就是挖掘中华文化的广泛内涵,也是从文化和谐的层面推动对中华文化的广泛认同,有其重要意义。

参加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的专家、学者、诗人还有宋江涛、李秀芳、刘宗迪、米海萍、马小龙、梁家胜、陈善壎、李晓伟、钟启文、阿旺尖措、阿诺阿布、楚天舒、李向宁、赵迹、刘杭、张滢莹、李文熹、马振龙、刘丹、郭诗卉、李琳海、刘鹏、赵凛松、胡友军、王应钧、解芸伟、罗方旭、斯琴夫、那仁居歌等。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诗人们认为,大昆仑神话比希腊神话更加久远,昆仑山则可以和奥林匹斯山相媲美。大昆仑文化以中国西部青海省境内的昆仑山为主脉,以广大昆仑山系、盆地、谷地为地理平台,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为源头,以青海湖、西藏纳木措、新疆天池等湖泊为底蕴,以人类诞生、发展、归宿为生命原理,以孕育、产生、发展为昆仑神话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涵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间文艺的文化大系。近年来,青海省将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打造,不断加强对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充实、丰富和拓展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外延,提升昆仑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将激发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将昆仑文化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吴投文综合有关资料整理,2014年1月5日。)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