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评语 > 语文教案标准格式,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七篇)

语文教案标准格式,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七篇)

时间:2023-04-01 00:25:01 评语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标准格式,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七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标准格式,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一

识字1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学习两个偏旁。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能把词同图中事物联系起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7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你们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吗?看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从这些变化中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2、咱们北方的秋天与南方有什么不同?

1、老师以散文的形式介绍水乡的金秋,并指导学生看图:

金秋的水乡烟波袅袅,荷塘边芦苇摇动,荷塘里菱角和莲藕成熟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夕阳下,一条条归舟中飘来阵阵渔歌;
枫叶红了,月亮爬上了半空,月光中小镇亮起了万家灯火。

2、学生读词串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物。

1、 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 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3、 反馈指导

(1)齐读生字卡。

(2)指名读生字卡。

(3)出示词卡进行认读,并相机指导读音。

4、再读课文词串。

四、书写指导:

1、 在词卡中找出要学的生字。

2、 分别找出左右结构的字“烟、归、歌、灯”

(1)指名说出在“田”字格中占格的位置。

(2)讲解新部首“火”、“欠”的书写方法,学生书空。

(3)在书中描红。

3、 教师指导书写。

4、 讲评结束。

第二课时

1、 看拼音读生字卡。

2、 不加拼音读生字卡。

3、 指名读词卡。

1、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怎么读呢?拿起书先读第一行。

(1) 这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季节?在半空中看到了什么?(烟波)

(2) 这一行就是一幅画,想想自己读读。

(3) 指名读,你喜欢金秋的水乡吗?请你读读。

(4) 指导读,边读边在脑子中过电影,想象着画来读,每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把它

们边起来想,你会觉得很美,教师范读。

(5) 指名读。

2、水乡的金秋美丽吗?还有哪美丽呢?自读第二行。

(1)第二行写的是哪美丽?(荷塘)。荷塘里有什么?看一下图,认识菱角、荷花、荷叶、莲蓬、藕。

(2)自己边读边想象第一行一样读一读。

(3)指名读。

(4)齐读。

3、放眼远望,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行。

(1)他看到了什么?(夕阳)这是什么时候?(傍晚)他们满载而归,心情一定很高兴,就唱起了“渔歌”。

(2)多么高兴呀!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把它们读出来吧!自由读。

(3)指名读。

(4)分组读。

4、第四行写的是什么时间,应当怎样读呢?指名读。

(1) 学生互读互评。

(2) 分组读,大家评议。

(3) 齐读

5、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6、指点押韵:读的真好听,看看最后一个字,除了“歌”外,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所以读起来悦耳。

7、教师配乐范读:我是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了,你们愿和我比一比吗?读得好的我给他也配乐。

8、指名读。

9、全体起立,会背的背,不会背的读。

1、 还有哪几个生字没有学?它们是什么结构?

2、 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占格位置,并书空。

3、 重点讲独体字“夕”的写法: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撇短,横撇稍长。

4、 在书中描红。

5、 讲评结束。

课后小结:

识字2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一个新部首,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2、 了解国庆大典欢乐的场面。

识字、写字。

生字卡片、词卡、幻灯、录像、图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你们到过我们的首都北京吗?你们看到国庆大典的场面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2就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1、 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2、 划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 反馈指导。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卡。

(3)读字卡并组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读课文。

(2) 分组读课文,重在正音。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二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古诗词背诵》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十首古诗我先让学生读熟,然后每一个组重点研究一首诗词,上课时让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布置下任务以后,小组同学下来积极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尽管这样我还是有些担心——害怕学生抓不住重点,对诗词的意境理解不到位,于是下来后我也认真研究了教材并备了课。

上课伊始,我按照我的布置先让第一小组代表讲解,学生上了讲台后学着老师的样子讲了起来。充当老师的学生刚开始有点紧张,当他进入角色后完全放开了自己。同时我发现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当讲解的同学提问时,同学们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 。讲完后我当堂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一下小测验,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就连我们班学习最差的王斌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这节课虽然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是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我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这节古诗词的学习,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大胆放手,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锻炼自己,让他们自由地理解,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们常说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这样经常地锻炼下去,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能力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三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有趣的儿童诗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来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传递着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分享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内容虽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爱和平,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认知目标

会认2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正确读“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通过读达到“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的目的。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讲解的过程中的点拨。

分享阅读法

通过个人、小组、大组、班组等多种形式提倡分享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采用课件演示法教学

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首先教师利用传话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传话的内容恰恰是与太阳有关的,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与太阳有关的词语,并及时鼓励记得多,说得好的同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做到“润物无声”。随即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让学生整体感知太阳。师借机引入课题: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指板书),生:太阳是大家的。(齐读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游戏和课件引入新课,首先用游戏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利用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进一步引导学生到今天的学习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可以读一遍,两遍,甚至三遍,注意把字读准,诗句读通顺。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着重指导“彤tóng”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要变成一声“红彤彤tōng”)抽读生字后找四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诗歌,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诗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整体感受诗歌内容。特别是我在学生读书之前提出要求,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两遍甚至三遍,既关注了全体,也让接受力强的孩子有事可做。并融情感体验于巩固字词之中,而且让学生自读、互评,还学生一个主动。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师用动画的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范读诗歌,学生仔细听,听了后对老师的读做评价。接着指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听老师朗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你是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用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避免了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对全诗的意境有了初步的感知。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含义以及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在学习第一小节时,老师用课件展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帮助学生理解“红彤彤”的意思。让学生在座位上练一练,自己也像老师刚刚那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生读完后,和同桌互相读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再抽生示范读,互相评价,并且全班齐读第一小节。紧接着教师展示第一小节的画面,让学生把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学生看大屏幕,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有了自读、同桌互读,自评和全班齐读做基础,配以动画和音乐,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背诵诗歌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地小声读第二小节,说一说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洒鲜花,拔小树,陪小朋友玩。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洒”“拔”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想象一下,当太阳照在你的身上,你光着脚丫在沙滩上玩耍是,心情怎么样?喜欢太阳吗?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能读出自己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学生试着读,再抽读。教师提示学生加上动作就会更好。生示范边做动作边朗读。在他的带领下,全班起立,加上动作,齐读第二小节。

这里在分享朗读的过程中,对重点词“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便于学生记忆诗歌的内容。

学生读完后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第二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试着像书上那样说出优美的诗句。老师把学生说的诗句展现在屏幕上。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诗歌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联系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老师把学生的成果展现在大屏幕上与大家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最后让学生将太阳做的好事记一记,试着背背第二小节。

第三、四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后把自己的感想同小组里的同学分享。学生交流后会知道太阳去了另外的国家。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另外的国家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紧接着提问:你知道太阳到别的国家去干什么吗?学生也许会说出很多答案,包括太阳也把她的金光往鲜花上洒,也把小树往高处拔;也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是啊,由此可见,太阳不只是属于我们的,她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所以说——(师指着课题)学生齐说:太阳是大家的。虽然,我们是那么的喜欢太阳,但我们不应该独享,因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

读这一句的时候该怎么读啊?(轻声读,不然会把他们吵醒的。)那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吧!

三、四小节放手让学生自渎字悟,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而且学生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样避免了单一性,也把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到课堂上。根据板书内容,学生的想象,再次得出“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照应题目,也突破难点。

接下来就是处理文章中的“小泡泡”:你们看,现在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都来了,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什么?(课件展示:书中插图)

这里是对本课学习的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结合学习了本课的感想和收获,尽情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并乐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最后,让学生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小朋友。要求会背的同学就背一背,不太会背的可以看书有感情的朗读。而且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读说成是同学为大家表演诗朗诵。

这里把全班齐背诗歌,说成表演诗朗诵,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最后,大屏幕出示“作业超市,任选一题”。作业有:我想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我想把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抄下来;我想把诗中美丽的景色画下来等。

根据课后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分享”和“感悟”等生命元素的滋润,方能彰显语文课的活力。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中,其心灵和身体才能获得最大的安全和自由,只有在这种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大脑和多种感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四

这篇课文借助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动物过冬有许多种形式,而每种形式都是其生理特征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但动物过冬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以小燕子、青蛙和小蜜蜂为代表的3类动物的过冬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节课的设计抓主略次、抓大略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体验、感悟、交流等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培养读书兴趣。

1.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3.认识5个生字。

快速读文,知道文中3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件(动物过冬材料扩充)、板面图片(小燕子、蜜蜂、青蛙)、生字卡片。

1课时。

教师组织教学

(课件:动画)字铺地、词刷墙、句做顶、段是门、篇当窗,字词句段篇,盖成一座读书房。读书屋里知识多,多读会想才快乐!

一、谜语导入,读前质疑

1.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猜猜看这是什么?(雪花)

下雪了,冬天也快到了,小动物们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到动物的王国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读文前提示,质疑。

(1)引导学生自读文前提示。(文前提示: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都是怎样过冬的?)

(2)读了文前提示,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生汇报:知道了课文讲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3种小动物过冬。还想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读书才会有收获!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让认真读书成为习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哪个句子读的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解决。

3.指几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三、抓住要点,阅读理解

1.教师指导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刚才一遍遍的读,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了答案。

2.默读课文,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3.交流汇报。

3个小动物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

交流后汇报。

4.教师板书。

小燕子图片——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图片——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图片——躲到蜂巢里

5.教师小结。

迁徙、冬眠和储备粮食是小动物们根据自身的特征和生存的环境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过冬方式。

6.指导分角色朗读。

7.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了解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了解,简单介绍。

(2)教师用多媒体分类出资料。

冬眠动物:刺猬、熊、蜗牛……

迁徙动物:天鹅、杜鹃、白鹤、大雁……

巢穴动物:麻雀、乌龟、蚂蚁……

学生读,教师适当讲解,介绍。激励学生多读书,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四、随文识字,检查情况

1.同桌互认。

2.老师用字卡检查字的识记情况。

五、扩展阅读,推荐文章

1奔し⒀生的读书热情。

小故事里有很多的知识,你们还想读一篇这样的文章吗?

2崩鲜ν萍觥缎⊙в镂脑亩磷试(注音版)》中的《奇妙的蜘蛛网》一文。

看谁能快速阅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交流汇报。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快乐读书屋”里,不但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更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精彩。

请同学们多看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因为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图片——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图片——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图片——躲到蜂巢里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五

知识与能力

识记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本文的文言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时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走进春秋时期一位个矮、国弱,在外交史上深受侮辱但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的高智商外交家晏子的世界。

说说你知道的背景?晏子,名婴,齐国的外交家。当时,楚强齐弱,楚国在外交场合处处刁难齐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婴是如何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2. 注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⑴熟读

⑵对号入座的基础上 留、译、调、增、删

⑶整理文言知识

【合作·探究·展示】

1. 自己大声朗读,然后根据书下注释理解全文,最后看看下面的翻译哪些地方不准确?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学习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凭什么呢?”手下的人对楚王说:“因为他要来,我们就请人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大王您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做了小偷。”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谁呀?”(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顽固地喜欢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其实味道不相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呀。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盗了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 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段内容?

第一段:楚国国君密谋辱齐

第二段:晏子机智粉碎楚王阴谋

3. 思考:

①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

②晏子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正气浩然。那么,楚王是否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昏君呢?你怎么看待?为什么?

4. 注意积累以下文言知识:

通假字

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词

何坐 其实味不同 ③寡人反取病焉

文言实词

习:
诣:
辞:
视:

方:
固:
坐:
徒:
赐: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齐人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

倒装句:(宾语前置)

何以也? 以何也? 用什么办法?

何为者也? 为者何也? 做什么的人?

何坐? 坐何? 犯了什么罪?

缚者曷为者也? 缚者为曷者也? 绑着的是什么人?

固定句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表揣测反问,“莫非…吗? ”或“难道…吗? ”

5. 补充一篇鉴赏文章:

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

《晏子使楚》中对晏子的描写,虽然只有一个动作(避席)和一段对话,但表现力强,寥寥数语,一个机智沉着、能言善辩、勇于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跃然纸上。

一、面对挑衅,针锋相对。楚王策划阴谋在前,实施阴谋时更是露骨——“王视晏子曰”,一个“视”,写出了楚王目光的威逼和神态的轻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衅,晏子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尊严不可辱,他毅然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瞬间思考后,机智地“避席对曰”。“避席”这一动作固然是表示郑重,但如果仔细体会,还能悟出晏子此时特有的一种抗拒侮辱的严肃和正义;
“对曰”紧随“避席”之后,不仅凸现晏子反应之敏捷,而且传达着一种毫不退缩、针锋相对的豪气。

二、巧设类比,尽显辩才。

晏子反击时,没有直接说“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一观点,而是先说人所共知的一个自然现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接着用一个设问句“所以然者何”作一停顿,加强迫问语气,逼出原因——“水土异也”。至此,晏子的反击已有了无可辩驳的前提条件,使结论的出现呈水到渠成之势。由此可见,正是晏子巧设类比的辩才使其在交锋中占尽先机。

三、戏中见庄,柔中寓刚。

晏子的反击由自然现象进至社会现象,将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而“味不同”与齐民入楚变为“盗”相类比,由自然现象之因——“水土异”推出社会现象之因——“楚之水土”(国情民风)不如齐,“使民善盗”。晏子在得出这一使对方无言以对、深感难堪的结论时,用了“得无”这一较为委婉的语气,但读者分明从“戏”中读出了庄,从“柔”中读出了刚,就连晏子的对手楚王也只能自我解嘲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详笔铺垫,反衬晏婴。

楚王“欲辱”晏子,先设下计谋而后又导演,笔墨的确较为铺展,这种结构安排正是为主题服务的。楚王与“左右”共同设计了阴谋,时间、场合、人物、对话都预设得很周到,似乎志在必“辱”,可是就是这精心策划的挑衅被晏子一席逻辑严密的推理轻而易举地击得粉碎。其策划过程写得越详细,就越能让读者感到晏子将难以应对,哪里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就能反衬出晏子的巧妙机智和能言善辩。另一处对照性描写——楚王的先“视”后“笑”,也是极妙的衬笔。由咄咄逼人、傲气凌人的“视”转为充满难堪和尴尬的“笑”,分明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嘲,这不正说明晏子雄辩的威力吗?晏子“避席”时的郑重严肃、不畏强权与楚王的苦笑相比,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不就鲜明地站立在我们面前了吗?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六

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同学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同学在阅读时根据自身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同学分析:

班内同学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同学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而要一年级同学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同学的情感体验,关注同学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同学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同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同学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妙发生兴趣。

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小雨就沙沙地下起来了,你们想想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同学各抒已见,引入正题)

想知道书上定的小雨发生怎样的故事吗?(板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

(齐读课题《雨点儿》)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同学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刚好下过雨,虽然是冬雨,但也和课文有的内容有关,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同学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有助于先入为主,正确说好普通话。

㈡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同学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数、清、彩、飘落、半、问回答方(反馈时,同学选择读,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鼓励同学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同学获得成绩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竞赛是同学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竞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的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教师使用激励、期待性的语言:“谁会读?谁读得最好?谁有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同学先独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身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字记2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让同学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是自由练习读,然后指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一、三、五自然段)

[打破保守的“串讲”形式,以同学的自主阅读为主,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沛让同学自读、自悟、让同学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节,你们知道了什么?

(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结果。)重点学习三、五段

[从小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8、读了课文,谁来问一问,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同学能解答的就让同学自身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结合课文语境,学习理解:数不清、飘落、问、回答等词的意思,并用“数不清、飘落”等练习说话。)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9、同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图片或课件展示,让同学看画面内容,感悟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同学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10、戴上头饰扮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通过创高和情境,引得同学自读自悟,表达自身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同学机会,提供同学展示的舞台,让同学充沛发挥自身的想像力和发明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推荐访问:语文教案 评语 检查 语文教案标准格式 语文教案检查情况记录评语(七篇) 语文教案检查评语及建议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