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合集)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合集)

时间:2023-07-22 19:40:06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合集),供大家参考。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合集)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篇一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特点;
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 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如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廖哲勋(200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3]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明确理念;
需求分析;
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
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5.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5]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 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 2 端:(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
(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
(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
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
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

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 4 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 levels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now,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which makes the school under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various types of 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篇二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讲座

宁安市兰岗镇学校方勇

一、校本课程是什么?

1、起源:

20世纪70年代

欧美等发达国家

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2、定位:学校一级

①学校对课程的自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②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

3、目标:

①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

②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③解决各地域差异性问题。突出学校特色。

4、主体: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5、性质:①内容类似于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

②是必开课程。③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一部分课程,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国家课程中的兴趣内容。

如“传统诗词鉴赏”、“双语课程”。还可以是“美文阅读”、“古诗鉴赏”、“趣味数学”等。

2、学法指导。如“神奇的记忆”

3、历史人物。“马村的马白山”、“文儒的王文儒”

4、地理知识。“澄迈地理”、“福山地理”、“海洋知识”“魅力通安”

5、人文风味。咖啡飘香、白莲鹅、瑞溪牛肉干

6、环保知识。“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生活与环保”

7、生活常识。“生活七彩桥”“洗衣做饭”

8、生活习惯与礼仪。“一日常规”“礼貌用语”

9、艺术与手工。“剪纸艺术”、“书画装裱”

10、益智活动。“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等等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学校:做好规划,统一安排。

各年级分别开发什么内容。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或《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二)、教师编写:

1、选好内容。

2、进行编写。

①、正文。

②、思考题、练习题。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篇三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本文针对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个问题,笔者得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开发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理解。因而校长有责任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角色,并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从一个课程的消费者变成一个课程的开发者、课程研究者。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意识转化问题,更具有现实价值的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们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年长者)对课程开发还采取排斥的态度。年轻的教师虽容易接受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校长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应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发展课程开发的能力,最后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

协调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

尽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但它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国家课程机构的观点、地方政府的需要、课程组织的压力,地方工商业、家长、教师和学生等也在不同

程度上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长也理所当然负有综合协调这些因素的责任。从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校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是协调好学校与地方政府、上级行政部门的关系;
二是协调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
三是协调好学校与科研部门的关系。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个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是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身教育哲学的产物,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全校人员合作的结果,这样就必然要求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呈民主开放状态才可能保证交流渠道的广泛和畅通。此外,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教师们真正接受领导的依据是基于专业能力的认同。由于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专业自主权和课程选择权,这就要求对权力进行再分配,否则就难以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当然,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建设需要全校人员的协同努力,其中,校长是健全的学校组织机构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建立良好的校内沟通网络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就是说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广泛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因此各种人员之间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的说,校长必须考虑给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
给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的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
要非常审慎地考虑和计划沟通与内容(例如可以采用中心布告栏的形式或简报的形式不断通报学校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情况),让参与者

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
沟通的优先权必须审慎地设置,分享信息的各种方法也应仔细考虑(如可以设一个校长开放日,让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人员都有机会与校长直接沟通)等等。总之,要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让参与人员都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

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就是说这些人都有参与校本课程决策的权力。校长应该设法让这些人明白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始方面拥有哪些权力,并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力。

首先,学生层面。学生在家长帮助下确定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的学习项目。

其次,教师层面。教师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希望开发的课程的具体项目,并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纲要的编写,最后交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查。这里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课程评估的标准与手段。

最后,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层面。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与审查,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与发展。确定明确的办学宗旨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并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这样学校就不仅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机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开发机构。无疑,这会给校长增加一些新的职责。具体地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校长至少应承担如下一些职责。

从本质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满足各校的特殊需要,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如此就要求校长明确几个基本问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什么?根据社区、村、街道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应该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准备把学校实际上办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首先要有一个学校发展的总蓝图,明确学校的远景追求和现实取向。没有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小学、颐和中学)即使进行也只是一种漫无边际的盲动。

当然,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规定是每一个学校都必须遵循的,但这是全国性的、划一的、抽象的,没有个性,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所以,既不能体现具体某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需求。校本课程开发不是教师个人的一种无目的(或仅出于个人目的)的行动,而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哲学的整体追求,是一种集体行为,如此就要求校长带领大家共同确定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学校办学宗旨,使所有的教师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篇四

古诗词校本课程开发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改编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具体内容

一、需求评估: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博大精深,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智慧。因而,以古诗词为校本课程,让师生通过“认识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美”来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效果显著。近年来,随着我校古诗词校本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对学校原校本教材《古诗词选集》作了优化改编,形成了“一起来”系列校本教材,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校本课程实施对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我校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推广的情况展开分析,分别从以“诗”研教。以“诗”促学,教学相长三方面阐述校本课程实践的收效。

二、课程目标:、以“诗”研教,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课程研讨,提升古诗聚焦课堂有效性。我校提出“继传统,吟诗书画,教学相长;
创特色,巧思善言,师生共进。”已经有好些年了。古诗词教学的过程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每周一节的古诗课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树立人生观的主题教育实践。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开展古诗词教学实践”成为了教师们教学研讨的焦点。教师们通过对自己教法的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注重积累,分层提高,活动补充”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1)注重积累

课堂内,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背诵古诗词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对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对古诗词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所有这些,都是在积累,是让学生在课内对古诗词细细嚼一嚼,咂摸出其中的滋味,感觉到它的“美味”。(2)分层提高

学生能力有高低,情感体验也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古诗词的教学也要有分层。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多种形式让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理解,并试图做到自己觉得最好。比如,有的学生会读诗歌即可,有的能够流利背诵,有的能够通过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学。这样,“总有一种或几种最适合的方式”好让学生有所收获。

三、课程内容:

(1)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古诗富有音乐感和节奏,听起来琅琅上口,是很适合朗诵的。要想教学生朗诵好中国古典诗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朗诵表达出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意”。指导学生朗诵好古诗是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独特风格、理解作品主题体会诗歌情感的有效方法。

比如,朗诵于谦的《石灰吟》,应用缓慢而深沉坚定的语气读,以表现坚贞不屈,刚正清廉的高尚精神。(2)在吟唱中,亲近诗文

时常有遗憾,现在的孩子只会读古诗了,从前那韵味十足的吟哦已无从寻找。在诗歌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往往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跟着磁带一起听别人“唱诗”、自己“唱诗”。(3)在绘画中,收获美好

为古诗配画,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给了让学生一个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它更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古诗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为古诗配画时,应该要求学生所画内容符合古诗描绘的情节或景物,也要鼓励学生作大胆的合理的想象。

(4)在表演中,丰富感受

“演一演。”老师、学生一定得明白为“什么演”、“怎么演”这两个问题,否则,“演”就只能沦为“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罪魁祸首”,浪费大量时间、精力,错过理解古诗的极佳时机。演,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诗人或是诗中提到的某一人物,深入人物内心去体验,去感同身受。(5)在创作中,提升能力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有时也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在改写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锻炼,而学生也收获到做一个“诗人”的乐趣。(1)改写

在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改写时,学生写道:“初夏,我在恬静的田园散步,看见了金黄的梅子,还看见树上的杏子又大又肥,令人直流口水。”虽然“直流口水”一词有些碍观瞻,但我认为正是这个词写出了诗人恬静、悠闲的心情。因为只有一个了无牵挂的人才有足够的兴趣对杏子“馋涎欲滴”,否则,只是茶饭不思而已。或许是无意,或许是有心,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把他们的笔触到了诗的深处。(2)创作

在学习了有关月亮的诗、词,在了解了月亮是诗人的思乡情结所在之后,老师请学生对月亮说几句心里话,作一首小诗。

学生当场在课堂内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作品,充满想象。创作诗时,气氛热烈,无一人旁观,都积极参与;
无一分钟浪费,皆在积极思索。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实施建议:

(1)师生共同学习,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教师以学促教的过程。师生们共同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吸取、体验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共同分享,体会诗歌学习的乐趣。(2)师生共同活动 “古诗游园会”、“读千古诗,写中国字”这些校本课程活动不仅是学生们的最爱,教师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3)师生共同收获

在古诗词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教法的研讨推动学法的发展,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使教师和学生各自发展了能力。全校师生也在诗词的不断滋养中取得收获。

五、评估建议:

评价应以鼓励,肯定为主,期中、期末举行两次全年级朗诵,默写比赛,对于成绩突出的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张榜公布。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篇五

实验学校初中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为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现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

学校以“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校搬迁为契机,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文脉相承、和谐宜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特色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山河润泽生命,阳光开启人生”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秉承“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办学思想,精心打造“山韵•河润”校园文化,逐步实现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精细管理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需要 1.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问卷及访谈都涉及如下内容:你希望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

2.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3.评估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的需要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一定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所需要的是对现有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在新校启用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我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理资源)丰富,同时学校所在社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及丰富的资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可行,而且还独具特色。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家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并激发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导向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关系,保证三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2.发展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3.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与整合。从作为课程要素的课程资源来看,不管哪类学校,其课程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从学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
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4.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5.独创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与学校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尊重学生选择,以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性。

6.民主性。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内容要立足于学生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以下选题供参考:

(1)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如我国儒、道等学说与为人处世;
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等)、生存教育、成才励志教育等方面。

(2)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自然地理、地方自然状况、科技制作、电子技术、劳动技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等。

(3)人文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容包括美学、中国文化、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英语会话与阅读、民风民俗、礼仪、宗教、法制教育、地方风土人情、地方文化等。

(4)生活艺术系列: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操作要领,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摄影、书法、烹饪、刺绣、编织、剪纸、花卉种植、泥塑、手工、表演、家政服务、时装设计、装饰设计、营销模拟、应用医学等。

(5)身心健康系列:课程目标是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健康保健、卫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人际交往等。(6)职业技能系列: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内容包括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类、美术类、服装类、建筑类、普通话、实用写作、市场营销等。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主要包括:成立组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课程纲要——课程申报与审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1.成立组织

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课程开发组织和课程审议组织。由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学校内部人员主要包括校长、主管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外部人员包括地方当局行政主管领导、课程或学科专家、家长和社区代表等。只有内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2.需求评估

教师自行或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一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具有直接导向性。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是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即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
④学校的优势;
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

3.确定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就是依据学校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目标,建构学校的总体课程,并据以实施、评估、改善的过程。所以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学校教育目标是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教育目标必须转化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各学习领域的目标,通过教学来实现各学习领域的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在分析与研究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自身开发能力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确定自己开发的目标和方向。4.编制《课程纲要》

在申报课程前,教师需编制《课程纲要》,即教师自己对改门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课时安排上,一项学习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也可是几节课,可以是一周一节,也可是隔周一节,还可以是一个半天的时间学习活动。

5.课程申报与审定

教师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自己的特长申报课程,申报课程时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同时提交已编制好的《课程纲要》或《课程实施方案》。教科室组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的总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6.校本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如果选择的学生人数不足10人,这门课程自然取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设置校本课程,可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至少1-2课时,并一定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

主要包括:时间、内容、教师、场地等,主要形式就是选课走读。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
充分体现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
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
充分体现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关于教学内容问题。校本课程可编写教师用书或讲义,原则上不编写教材,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7.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宜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记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有激励功能。

学校要发挥校本课程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考核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考核评价一般不采用考试的方式,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背景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加评语方式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纳入学生档案管理之中。

八、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

1.领导组织保障,成立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必须经校本开发小组审议后方可执行。二是每月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交流会。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3.人员队伍保障:指导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5.硬件保障:开发好校本课程报名系统,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推荐访问:校本课程 开发 合集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简答题(合集)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