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伤寒论经方归纳表(4篇)(2023年)

2023年伤寒论经方归纳表(4篇)(2023年)

时间:2023-09-12 13:35:05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伤寒论经方归纳表(4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伤寒论经方归纳表(4篇)(2023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伤寒论经方归纳表篇一

第一讲

辨症取来一二三,其中相对相互观。观得大道皆从简,以一惯之妙难言。字里字外读伤寒,悟字更需加实践。弦脉起手少阳谈,量减质变阳内陷。量增浮大三阳攀,太过不及弹指间。表中表阳太阳宣,里中里最阳明酣。半阴半阳胸胁满,脏腑相连是秘传。少阴为病但欲眠,头晕体重困如山。太阴里阴阴霾添,吐利益甚食难咽。厥阴半表半里寒,阴阳极郁即欲散。三阳含离归于乾,三阴为坤内寓坎。巽震始终牵两边,春温秋凉季节换。二本三枢六门关,关关机关配关键。经方本是尹尹献,本经三品可饮餐。尊从道法秉自然,天人一体境界参。儒家仁义大如天,医中仲景为圣贤。

一二三辨症法的公式

所谓的一二三辨症法,就是将伤寒论从简从速的去应用于临床,这个辨症法的理论体系,是来原于阴阳学说,这个阴阳学说是惯穿于整个伤寒论,如少阳为一阳,一阳的脉是主弦的,阳明是二阳,二阳的脉是主大的,太阳是主三阳的,其脉是主浮的;
厥阴为一阴,其脉主弦,少阴是主二阴的,其脉主卫,三阴为太阴,其脉主沉,这均从阴与阳发病的脉症病治之而言的,因为我们知道,伤寒论这部书就是以论脉症病治为主的,是以肌体受邪气后,是邪气调出来的阴与阳的频率,再划分为三个区域,也就是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的,如果没有的这个邪气呢?也就无所谓的有了阴与阳出现的频率而言,也就原文所说的:“凡病吐,下,汗,亡津液,阴阳和者,必自愈”是相符合的临床意义,所以阴与阳的概念是病态中出现的,不是指生理的,我们给他的划分就是一二三的三次频率而已,也就是让我们去捕捉住阴与阳中出现的三次病态中的频率,以测知阴与阳所在的一二三的阴与阳的点位上,这个点位是直指方药的,这就是从简从速成,从实际出发去找这个三次振动的方药,去纠正阴阳恢复新一轮的动态平衡中,也就是论中说的,脉症病治的四个字,除此之外,论中是没有理可讲的。

如果要是讲理的话,也就是要拿出内经之理,这个理就是为后世辨症论治的的“论”字去服务的,因为你要有理去论症的,这个理就是我们整个中医体系中出现诸多的辨症法,如三焦辨症法,五行辨症法,卫气营血辨症法,三因辨症法,六经辨症法等,这个“论”冯世伦先生说分析好:“论”者,辨症与治疗是要写出你的辨症事宜,给病人看的,病是有问也有答之说的,在古人,是给高官达贵过目用的。伤寒论是没有这个必要的,他是直接点出辨症之因与论治之果的,是直观的的病案型的条文,没有辨症的过程,也就是没有讲理的程序,如:“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腰痛,骨节疼痛,不汗出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他就是“脉症病治”四个字,但是这个理也必定是要有的,朱良春教授说的:“一个没有理论的医学是不会长久的,也是可悲的”,至理名言也,所以我们总结出来的这个理,就是我们要说的这个一二三的脉症病治的理,这个理是固有性的,就是一个公式,沿着阴与阳的二条路线图去捕捉论中的脉症病治,可以说是从桂枝汤始,至到乌梅丸止,这是医圣已经给我们亮了底牌的,只是我们没有被发现而已,这个理的出现是病态性的,不是说生理中的理,也就是上面说的是邪把元阳之气调了出来后,进行三次阴与阳的频率振动而已,如果没有了这个邪气呢?这个三次的频率的振动也不出现,也就无所谓有理了吧?所以刘绍武先生说得更详细了,他老前辈说:“脉症病治的高度统一性,就象是天上飞行的飞机,是乘着航线飞到目的的,当飞机不飞时,这个航线也就无所谓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个理其实就是邪气入侵之后,把阴与阳振动了三次,如果没有这个邪气,阴与阳也就没有必要振动时,也就不会出现“脉症病治”的必要。

所以由于邪气的入侵,我们只需从脉症病治中找出频率的对应点,这个对症点出就出现了与一二三相对应的方症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方症学上),也佐证了我们的伤寒相对论的这一观点。

那我们就在从方症学上看一下这一二三辨症的吧。因为阳是合一分三的概念,也就是阳合则为一阳,分则为三阳,阴也是合则为一阴,分则为三阴,比如桂枝汤法与乌梅丸法吧,桂枝汤法中的,桂枝,生姜的辛温之性,与乌梅丸中的桂枝,干姜等的温热性,均是站在同位数的阳性上吧;
桂枝汤法中的芍药与大枣,与乌梅丸中的黄连,黄柏不也是站在同位数的阴性上吗?这就将阴与阳形成了一个抛务线一样,阴与阳各站在抛务线的二边,随着阴与阳的振荡频率的大小而分为一二三的量与质而已,这个质就是阴与阳为质,这个量就是邪气的多少而定。

一:桂枝汤的二进位法。

其实大家看一下桂枝汤的脉症病治,就会感受到一个病人因为乾坤之气的虚弱,形成了一个桂枝汤的方症学,因为桂枝汤的方症学,就是一个阳气不断的释放过程,也就是说:“头痛,发热,汗出,恶寒而表不解的表阳症。

这个方症局的出现是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争频繁,医圣看到的饥饿困顿,这是形受了伤,人们的惊恐又使神也受了伤,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又叫神明之心,因为发热汗出而使阳气释放而不收,先损耗离火,所以桂枝汤法进行了首次分裂为桂枝甘草汤法,以追还元阳之气,载还给三阳中的二阳,因为二阳为(胃气),生命之根本,也是坎水之阴的所用之阳;

如果是敛而化热,邪气不退呢?就会闭滞化热,初期阶时是麻黄汤的方症局,发表不及时时,这里是为了讨论桂枝汤给于的二进位法,所以麻黄汤的到原文会有交代的,如果说这个紧闭的热邪气深入,耗伤阴液,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热耗阴津,就会出现脚挛急及虚风内动等的症状,桂枝汤法就去辛温之性,存苦平之剂,也就是芍药甘草相配伍后,所潜敛之阳热得以解除,阴液得以滋养,难经曰:“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此桂枝汤法,虽未谈及神的病态,试想营卫中的心,不正是五脏六腑之神吗,精血中的精,不正是水阴中的精吗,均体现了精与神的体用关系的。

此皆是邪气调动了元阳之气出于表阳,如果是释而不收呢?敛而不释呢?这均是为桂枝汤法增减而展开了二进位法的宏观思路。所以说桂枝汤法,调营卫是小局,调和阴阳是大局,桂枝汤法是顺从的“脉症病治”的路线图时,展开了三阴与三阳的无限离合性时,就是以原文作空间结构的。

这种调和法则是:也是一分为二的,桂枝随阳之性,芍药随阴之性,阴分三,阳分分三。当阳病处在三阳中的太阳时,三阳是主开的,以开为目的,你不一定要用麻桂剂,荆防羌独之剂均是可以的;
病处在三阳中的二阳时,以通降为目的,以清凉法为手段,三承气汤及大小柴胡,大小陷胸汤,麻仁丸均是可以的;
当病在三阳中的一阳时,以枢和为目的,以枢转透发为手段,四逆散,大小柴胡汤均是可以的。

病在三阴中的太阴时,以温开为目的,以去散寒湿为手段,如理中汤,四逆辈;
当病在三阴中的二阴时,以枢和元阳为目的,以温补为手段,如真武汤,附子汤等;
当病在三阴中的一阴时,以和敛为目的,以调寒热虚实为手段,如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等;
这些方法(手段)均是为目的所服务的。

这就是桂枝汤法在二进位中的具体实施中,是随着病态的发展而出现在一二三的阴与阳的频率时,去捕捉相对应点上的方症学,所以诸方症学,也就是诸方症法,这个法也就秉赋了宏观性。

二是谁撬动了伤寒论的机缘呢

伤寒论高度统一的思想性境界确实是高处不胜寒,历代的医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这个高难度,那么又是谁插动了论中的机缘呢?这就是四个字“脉症病治”因为这四个字是病态中反映出来的一系例的“脉症病治”,是实践的应运而已,也就是说按此四字的治疗过程的病案记载而已,如果是没有这四个字,也就无所谓有症组成的病,也就没有后来了治疗方症学了,所以只有出现了“脉症病治”时,才是邪气调动了元阳之气之后,形成了阴与阳的频率后,再将阴阳细分为阳为三,阴为三的概念的。

那又是什么能开辟论中的高度统一性,和无限的离合性呢?这就要回到阴与阳的概念上的,阴与阳即然是合一分三的,那么这个三阴与三阳在病态中处于三阳中的太阳时,这就出现了桂枝汤方症,这个桂枝汤的方症,虽然是治疗太阳的中风症,但是是可以总调阴与阳的,因为桂枝之阳性,辛温秉阳,是以阳能温馨摄阴,是辛温的桂枝温开了三阴与三阳的开机,因为开而能收摄,使阴阳处于动态中,温摄了三阳中的津血之液,载还给了离火,使火从虚化,三阳复位后,还于乾阳,只有当邪气加临时,三阳因为应邪气的调动而再进行三次的频率振动,这个频率的振动归于“脉症病治”的范围。

芍药是苦平,是归阴性的,能开通三阴诸有形之气后,以纳阳归宅(位),使坤处于静极而生三阴中的坎卦,在芍药的固摄下,阳气归藏于水阴之中,精血之躯,乃得以温暧,也是芍药苦平收敛了三阴三阳的合机,因为合而后出,使阴阳处于动态中以应邪气所带来的频率振动,这个振荡的频率就是:“脉症病治”的信息。

所以清代著名大医学家陈修园曰:桂枝得生姜甘草,则总和一身之阳,芍药得大枣甘草则总和一身之阴,即是此理。从以上可知,是桂枝汤的机缘启动了阴与阳的运动图象,使阳随桂枝而加温,以开启了三阳之乾象,以配天运,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在而上卫外者是也,也是藏德不止的表现,气出其中以布诸阳,内经曰:“天气清净光明者,藏德不止,故不下,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孔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这就在说日与月,昼与夜,均是秉承于天的空间结构所支配着的。

芍药呢?启动了三阴的坤象以配地,地阴者,也是万能的,亦是藏德不止的,论中有“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主,无所复传”之说,也就是说诸气秉得胃气则愈,如厥阴篇中的:“伤寒热少厥卫,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逐血”,你看他的病情的转归是热除,欲得食,不正是秉土之象吗?如少阳的默默不欲食,厥阴的饥不欲食,均是不得秉承二阳之气(也就是坤土)之气机,又是比如我们在土地洒什么种子,就会结出果来,这也是归内经所曰:“精阴者,藏极而起,化生阳气卫外而为固”是也。

当阴与阳顺着桂枝汤法的路线图循行时,阳随乾化为三阳,内藏离火,阴随坤化为三阴,内藏坎水,阴与阳的平衡相对后后,再随着邪气振动着三阳与三阴的频率,这个频率的大小,使阴与阳随着邪气,再进行施张时,形成合一分三之象的,就是顺从这个阴与阳的路线图的不断延伸就形成了传世不朽的巨著《伤寒论》。

这也就是说明了阴与阳者,出于乾坤之象,化为三阳与三阴之气后,形成了坎离之用,这个用就是正与邪气的相搏点,也是元阳之气所处的关健点。

如果当病态危及生命的时刻,就会出炙甘草汤与四逆辈的方症学时,就是以为着所用的坎离之气,有脱离乾坤之象,阴与阳就会有亡失之险,使用炙甘草汤与四逆辈时,可以使坎离之气归位复宅于乾坤,以留住生命,这也就是说三阴与三阳出于乾坤,最终还原于乾坤,就形成了伤寒论的高度整体统一思想。

三伤寒论中的线索

伤寒论的线索,也就是内外之邪气的加临后(内经上叫主客,是客调动了主),也就是邪气调动了人体所藏的元阳之气,出于三阴与三阳之中与邪气相搏时出现的频率振动后,出现的三阴与三阳的“脉症病治”,再将阴与阳进行三次的分离,如表阳症,表阴症,里阳症,里阴症,半表半里的阳症,半表半里的阴症,是以阴阳惯穿于八纲之中,这个阴与阳就是在病态中出现的。

另一条线索是桂枝汤法的起手所决定的,阴与阳与桂与芍有同求相属性的规律所定型的,桂枝秉阳时,症也就处于阳性的阶段,桂枝助于元阳之气的温煦,迫使邪气内透外达,当与炙甘草配合时,桂枝之阳,正元之阳,把三阳调旺而盛大时,得生姜大枣之中枢,使处于盛大之阳以得营卫之周济,使正汗止,邪汗驱。

芍药秉阴时,症也就处于阴性阶段,芍药助于元阴之气的滋养,迫使邪气内透于外达,当与炙甘草配伍时,芍药之阴,正元之阴,把三阴调旺而盛大时,亦是得生姜,大枣之中枢之气,使盛大之阴,以得营卫之周济而处于正气敛,邪气去状态。

从桂枝汤中是可以看到整个阴与阳病,与药性中的阴与阳性亦是同“脉症病治”同步进行的离合(分裂的),提供的线索就是邪气的频率需要阴与阳的再次分裂后的相应过程,引领论中的不但的深入,当桂枝汤阳性不但的减弱时,病会递增到三阴中的四逆汤方症学中;
当芍药的阴性不但的增量时,就是递增给了三阳中的胃家实之方症学。

论中是可以以方测症,以症测方的,只是我们将其打上了阴与阳的烙印而已,我们顺着阴与阳的二个路线图进行思考时,测知论中的宏观性,无不是在随着阴与阳的属性而进行着无限的展开与深入,引领我们去发现脉,症,病,治的阴与阳的属性,这个线索也就形成了一个抛务线,把脉症病治定在阴与阳的一二三上而已。

第一讲,讲了一二三辨症法的总纲,也就是让我们了解一二三辨症法的意义与目的,这个意义就是来源的于伤寒论的原文作支持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同时从简从速的在一二三的辨症法中找到病位,病性及方症学的对应点,所以这个一二三辨症法,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病人的表现是我们给他打上了阴与阳的烙印,使们不要站在自已主观意思上去意测及推断,(“意测”就是拿自已的主意去猜测病人的症状,“推断”就是拿很多辨症法去分折推理这个病的症状,均是将辨症法推向复杂化),所以是病人的脉症说了算,我们通常用的剂量,也是病人说了算,为何呢?我们的治疗就是根椐病情而定的。

这个辨症法中是不含诸辨症法,如六经辨症,脏腑辨症,气血辨症法,三焦辨症法,卫气营血辨症法,三因辨症法等,比如:就拿来伤寒论本身也说,其学说也是很多的,如气化学说,标本学说,空间学说,运气学说等,我们这里强调,一二三辨症法,并不是不要以上的辨症法,而是辨症法的浓缩,也就是提取其精华,更加的接近实战。

那么请问如何去理解一二三辨症法呢?大纲上已作了交代,阴与阳是合一分三的,以后在原文上会更加的体现出来的,当我们在临床时,病人的脉象是一阳的脉时,脉是弦象的,弦秉胃气乃和,是不病的象,那如何知道这个一阳受邪气了呢?他的三部的脉均是弦的(如论中的阴阳脉俱紧),说明了一阳中的少阳为病,脉亦是阴阳俱弦的,少阳是主阳枢的,阳不枢机,那么郁滞在一阳的火热不能透发,我们就给他定位在一阳中的少阳,定性是一阳的阳枢受滞,火热内郁,在论中为半表半里的阳症,主症就是柴胡汤类的方症学,那么此脉弦也是指病在少阳时,也是具有普遍的临床指导意义。

这个弦脉是指阳性的,他续继发展呢?向二阳中的大脉,三阳中的浮脉,所以从弦大浮的脉象时,论中也是有原文支持的呀,如阳明篇中的:“阳明病,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得通”,这一条就是指三阳同时了邪气。

你不能就说浮脉就是太阳病了吧,所以这个浮与大脉与弦脉一样的,在其本病的范围中,也是具有普遍性对临床起着指导意义,这个浮脉只是指示了病在表阳症而已,但不是太阳病,这个大脉只是指示了病在二阳而已,但不是阳明病,如金匮要略虚劳病篇说的:“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如果弦脉向阴的方向发展呢?弦的象就会减弱时,弦脉就是名词,减弱就是动词,金匮要略上说的是弦则为减,这个减就是弦脉变弱了,弦细则病在一阴,弦卫病在二阴,弦沉病在三阴,当阴盛极时呢?就是格阳,戴阳,拒阳,浮阳了。所以当浮而无力时呢?虚阳外浮了,这时的浮脉呢?是浮而极了,也就量变到了质变,所以李频湖脉学说的:“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大家看看,脉并不复杂吧,阳三与阴三而已,各因为极而量变到质变而已,均是在本脉的基础上能求得的,我赞成中医的博大与精深,但也不能是没有边际吧!中医是取象的,是宏观的,这是其本身的学术范围所决定,你总不能拿来细胞学来衡量中医吧,那是显微镜下的医学,是另一门学科的,我们中医取的就是象,是象带来的的阴与阳的宏观信息后,你把这个宏观细分为六个区域,刘绍武教授说称为六症,胡希恕先生称为表阳症,表阴症,里阳症,里阴症,半表半里的阳症,半表半里的阴症。

也就是临床所产生的六个病种,是随着阴与阳的波动的频率而定位,定性,定方症学,找出“脉症病治”的一二三次的振频频率的太过与不及,以及阴与阳相对方的强弱,再以测预后,过到即病防变,未病防病,即病防变的极积态度。

如太阳相对着太阴,我们治疗就有预后性,不使邪气内转,后世温病学家所说的扭转截断法,是符合临床实际意义的。

伤寒论经方归纳表篇二

伤寒论治鼻炎的理法方药

蒙山居士

我们已经清楚,鼻炎是外邪内伏为因,而正气不足为本。所以其治疗思路非常简单,就用六经辨证。扶三阴之阳气,祛内伏之邪气。

急性鼻炎其实就伴随在感冒症状里,因此,就当成感冒来治即可。我已经写过数篇相关的文章,其所用之方多属经方,疗效确切,一两剂即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地参看一下。

大凡久患鼻炎,必是三阴体质。阳气素虚,无力祛邪。所以,治本之道在于要先扶三阴之阳气。在扶阳的基础上,配合开表、通窍、温通诸药即可。

太阴体质者,中焦阳气不运,清阳不升,其表现为面色青白,腹胖易泻,消化不良,体质比较弱。其舌质多淡胖而大,见齿印,其脉右关无力。当温补脾土以养肺,临床我习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苓姜术甘汤,补中益气汤等等。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吃寒凉的食物即容易发作鼻炎,这时可以用麻黄理中汤,开太阳扶太阴,标本皆 治。《黄帝内经》有谓:“形寒饮冷则伤肺”,说的就是太阴之证。这时可以用小青龙汤来开太阳,去形之寒;
用附子理中汤以扶太阴,解饮之冷,则数剂必效。

少阴体质者,肾阳不足,其表现为面暗色萎,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困倦无神。其舌质淡而润,其脉右尺沉软无力。当温补少阴以扶肾阳,我经常以真武汤、附子 汤,或者四逆汤加味治之。这种体质的人每每一遇冷空气,或者一受寒即易诱发鼻炎,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扶少阴之阳,开太阳之表。

厥阴体质者,其阴阳之气不能平衡,或易阳亢,表现为性急易怒,情绪自我控制力差,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热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或胃脘灼热疼痛,自觉 气上撞心等证。或者易转寒证,表现为身冷而畏寒,体质虚弱,体力严重不足。或者易于忽寒忽热,忽躁忽静。此证我常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 生姜汤等加减进退。此类体质的人每每于寒热交作时节发作鼻炎,或者情绪激动亦能引起鼻炎发作,在上方基础上加通窍解表开太阳之麻黄即可。

再者,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都通鼻,所以用药亦当重视肺经与大肠经。可以常服玉屏风散,这是一个扶正固表的方子。我喜欢在其方中加白芷以通鼻窍,兼以为入阳明的使药。临床试用,效果不错。

鼻炎亦不能只是扶正,虽然正足邪自退,但仍要在扶正的基础上开表祛邪。风寒邪气自太阳而入,亦必自太阳而出。所以,开表之法,首在开太阳。而开太阳之药,首用麻黄。

治鼻炎之法,就在于扶助中阳,其法极为简单。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或者甘草干姜汤,都极有效果。有鼻炎的病人要马上停止再用各种抗生素,多护阳,多养阳,平时可以用用这两个方子,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是少阴体质的人久患鼻炎,那就一定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我临床经验,如果辨证准确,此方对鼻炎可以说是特效之方。即使不是精确的少阴证,此方亦颇能 收到效果。因为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扶助少阴层次的阳气,最能助太阳层次以祛邪之力。而太阳一开,则风寒邪气自然自内而出。此方极具治本治标之用,所以能 收到极好的疗效。

之所以现在极少有人用此方,无非是因为这三味药都有些毒性。但现在的中医也并非不敢用毒药,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则是温病理论重视滋阴,于辛温扶阳颇有顾 虑。二则,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麻黄含麻黄碱,附子含乌头碱,都会强心和升压,细辛能抑制中枢神经等等,开方的中医怕其副作用。其实,既然是对证之方,当放心应用。方证相当,一般可收覆杯之效。而且,无毒以养生,小毒治小病,毒药治大病,庸医所担心的毒性,其实正好是治病的仙丹。

初患鼻炎本来不难治,就看成是感冒即可,一两付药即愈。但因为怕用毒药,所以渐而治成慢性的了。然后再治来治去,最终治成顽固性疾病了。谁之错?医生还是患者?庸医不通鼻炎之理,滥用寒凉,耗伤病人正气,其良心何在?!

l 鼻炎标症的有效药方和药味

鼻炎发作时出现鼻塞、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需要先缓解其不适,此时当先治其标。当症状缓解后再徐徐扶助三阴阳气,以图治其本。以下数方皆是治鼻炎标症所设,虽然能有效缓解不适,但非根治之法。各位病人用之有效当见好就收,然后仍需要回到改善三阴体质的根本治疗上。

传统以来,大家都喜欢用苍耳子散加减方来治疗鼻炎,其有疏风解表,宣通鼻窍的作用,对于缓解鼻流浊涕、鼻塞等症状颇有好处。其方:辛夷花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薄荷3克。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5克,于饭后用一根大葱白和6克绿茶煮汤调服,日三次。

如果不喜欢内服,还可以用苍耳子散吹鼻,亦可马上通理鼻窍,其效果不差于西药的激素喷雾剂,且久用亦没有副作用。其方: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等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和匀,每次取少取吹鼻,每日4次。其效果极为明显,凡慢性鼻炎鼻塞明显,影响呼吸、头晕头胀、精神不振者都可试用。还有一个 吹鼻的外用方,亦用于各型鼻炎发作期。其方:鹅不食草5克,细辛5克,川芎5克,辛夷花5克,青黛5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少许吸鼻,日2次。

苍耳子散亦可变方为煎剂,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证属风邪所致者均可本方加减,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其方: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川 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10克,淡豆豉3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使用本方虽变散为汤,但诀窍是煎煮时宜少加水,武火短煎即可,以使药性上攻鼻窍,而不沉于中焦。

我自己的经验,治慢性鼻炎时喜欢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为基本方,再据症化裁。寒象明显则加桂枝、麻黄、细辛等辛温之药,若见热象则加黄芩、鱼腥草、川贝之品以清化伏热,临床效果尚属满意。

对于各型鼻窦炎,《十一师秘要方》书上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子。我临床试用,效果极好。其方:辛荑10克(烘干),桔梗10克,柴胡10克,葶苈子3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温水冲服,日2次。

季节交替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时期。西医认为这是过敏反应所致,因此,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脱敏治疗,但该疗法需持续数年之久,且极易复发。在中医看来,这是 不懂治本之法。此类病患可以下方:紫草15克,茜草10克,旱莲草10克,白花蛇舌草3克,地龙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荆芥10克,炙甘草6 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如果由于肺气不足,每每感受寒冷邪气而发用鼻塞流涕的患者,可用此方。辛夷花30克,川芎10克,川木通10克,细辛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蒿 本10克,升麻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6克,淡茶水送服,日服2次,饭后半小时许服。我曾用之于高年男性久患鼻炎,服药 一次而鼻即通畅。

如果病人出现鼻流黄涕,那是邪郁化火之象,要清其邪热。可暂用此方。辛夷12克,当归10克,栀子10克,柴胡6克,川贝母6克,玄参30克。水煎服,日 一剂。此方服后,浊涕消失即可停药,后当以扶正为法。或者亦可用此方止涕:防风10克,荆芥10克,独活10克,藁本10克,辛夷10克,生甘草6克,细 辛10克,牙皂3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未效可将细辛5克,牙皂2.5克,石菖蒲5克,共研极细末,棉花裹塞鼻内即效。

若鼻流浊涕,久久不止,则治疗时当清解内郁之火。用下方:苍耳子9克,辛夷6克,白芷6克,细辛2.1克,川芎3克,藁本3克,桔梗3克,枯黄芩3克,连翘3克,藿香6克,生石膏12克,淡竹叶6克,甘草1.5克,水煎服。这是已故名医蒲辅周的经验。

治疗鼻炎的鼻塞流涕症状,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就是辛夷花。但此药入煎效差,当作散服效果始好。比如,我治疗长期以鼻塞为主症的鼻炎,或者久年鼻炎而嗅觉丧 失,就用单味辛夷花200克,微火烘脆,研为极细末。每次温水冲服4克,日三次,可取通鼻窍的速效。但久服亦不可,因过于通散,恐耗肺气,于康复无益。

对于花粉过敏而引起鼻炎者,我喜欢用桂枝汤加玉屏风散,再配合疏表祛邪之剂,效果不错,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且有治本之功。我认为,抗过敏一定要扶正,永远勿拘泥于过敏所产生的诸多症状。治慢性鼻炎要祛伏邪外透太阳,其最有效的药物就是麻黄。不少中医不敢用此药,怕开表太过,汗出亡阳。其实,可以诊病人之脉,有一分浮紧即用一分麻黄。邪气 深伏时往往脉象并非伏紧之象,亦需辨清证候,当用即用,怎可缩手缩脚,怠误治疗,让病人继续忍受长期鼻炎的折磨。我临床经常用麻黄数十克,颇有透邪之功,而不虑其能伤阳。如果病人属三阴体质,阳气素虚,医生怕过用麻黄,可以加白术以扶脾阴,加熟地以滋肾阴,加山茱萸以补肝阴,然后用等量麻黄开太阳,则麻黄 开表之力即深入三阴之中,而根本不会过汗。

再补充几句针灸之道。针刺治疗鼻炎效果极好。一般来说,治标可取迎香,鱼际,通天诸穴,往往针入而鼻塞消失。治本当扶正,我喜用尺泽穴,是肺经水穴,可取 金水互生之功。足三里,培土扶正,又是可补肺之不足。另外,需要辨证取穴,如若因肝胆火热而眼痒或者黄涕,当取行间、合谷、侠溪诸穴以清泻木火,加鼻尖点 刺出血效果更好;
若木郁而鼻塞头痛、精神不振,则需用四关穴以左右升降,此为治本之道;
若三阴虚寒,则当温补元气,灸中脘、关元以及肺俞颇有扶正之功;
若 花粉过敏,当鼓舞督脉阳气,配合宣降肺气,用肺俞、大椎、太渊即可。针灸治疗鼻炎,勿拘于症状,当认清疾病本质,尽量标本兼治,则其效甚至快于中药。

l 慢性鼻炎的配合治疗

慢性鼻炎不仅仅是鼻子生病了,其实是全身多个系统出了问题。因此,不能见鼻而治鼻,当重视整体调整。所以,鼻炎患者一定要重视整体辨证,勿拘泥于肺之一脏,当协调周身阴阳、扶助三阴阳气,以为治疗之根本。慢性鼻炎患者平时可常服四逆汤,这是扶助正气的最简单用效的办法。此方能鼓舞少阴的阳气,于促进康复能力,提高免疫力极有好处。平时三阴体质的人亦可常服此方,渐而可以改变体质,增加抵抗力。

出汗是开太阳的方法,可以祛邪。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可常服生姜红糖汤,或者神仙粥,能温运中焦,扶助脾阳,且能打开太阳,祛邪外出。此方对于平时胃寒怕冷,面色青白之人极有好处。

四肢经常发冷的人,可以常服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是在容易鼻炎发作的冬季,服此方可以温通厥阴的阳气,以促进排邪之功。

人受寒,足先寒。所以,要扶阳就要让脚温暖起来。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半小时许,一直泡至后背出汗,对鼻炎也很有效果。

如果不愿吃药,也可用针灸的办法。可以灸足三里、肺俞、关元以及中脘等穴位。可以用艾柱直接灸,也可以用艾条悬灸,同样都有扶阳的效果。

另外,适当多锻炼身体。推荐慢跑、长距离散步和太极拳。永远不要用冷水洗澡,也不要冬泳,特别是三阴体质的人,切记切记。这些都是伤阳的做法,不值得提 倡。之所以有人坚持冬泳而不生病,是因为体内的阳气被冷水调动了起来,护于体表之故。但阳气外浮,体内的阳气因而也就变虚了。冬天不怕冷也不是什么好事,阳气外布,内阳不足,于健康无益。健康是要内阳充足,而不是外阳充足的表象。

l 偏方治鼻炎 社会上流传有不少治疗鼻炎的偏方。我精选数个实用之方,略作调整,以作为以上治疗的补充,兼以方便病人更快地治愈此症。各位病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不适找到合 适之方,按法试用。如果能既辨证又辨病,诸法合施,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当有速愈之功效。(以下偏方皆从网上或书上所得,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1.治疗慢性鼻炎伴有清涕、畏寒肢冷者。用苏叶、葱白、生姜各10克,水煎服。可连续服十天为一疗程。此方有温运脾阳,兼开太阳之功。

2.治疗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以及慢性鼻炎出现鼻塞症状明显者,可配合中药方剂应用。用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 入芝麻油50克,文火煎炸至苍耳子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注:药油涂入鼻 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3.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上等龙井茶30克,黄柏6克,共研极细末。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

4.主治慢性鼻窦炎以及各种鼻炎。辛夷花15克,鸡蛋2枚,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饮汤吃蛋,有滋补通窍之功。

5.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症。大蓟60克,鸡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1次,连服1周。本方润肺解毒而止血。6.主治各种慢性鼻炎。枸杞子30克,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加水煮开后,连渣倒入水杯,代茶饮,日喝数次,连用1个月。此方通阳明,固肾气,健脾气,开鼻窍。

7.主治慢性鼻炎鼻塞明显者。辛夷、苍耳子各9克,水煎成汁,加入生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可收通畅鼻窍之功。

8.主治慢性鼻炎之黄浊鼻涕。鱼腥草30克,麻黄10克,杏仁15克(打碎),水煎服,日一剂。可清泄肺中郁火。

9.主治慢性鼻炎之鼻流黄臭浊涕。老丝瓜一个,晒干烧灰存性,研成极细末,每次用6克,白酒调服。可收止涕之功。

10.慢性鼻炎愈后之巩固方。灵芝10克,生黄芪30克,小米50克,一起煮至粥成,连服两周,以固肺脾肾之本。

11.治疗鼻炎急性发作,诸症明显者。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水煎代茶饮,日1剂。可温通鼻窍,解表祛邪。

12.主治慢性鼻炎反复不愈者。于症状未发作时可以此方预防。生姜15克,大枣10克,红糖70克。水煎代茶饮,

伤寒论经方归纳表篇三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

青春期的孩子和学生们,有着逆反的心理,有时想要某种很重要的东西,都会出现烦躁的表现,有时也会出现和家人大吵一架,境高涨

病人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心境高涨往往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感染力。病人常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彩”。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思维奔逸

病人的思维联想非常迅速,与人谈话时不仅对答如流,而且不时地会穿插着一些风趣和幽默,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人觉得十分轻松和快乐,有的病人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有些病人一下子想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致无法连贯地用语言来表达,出现了医学上称作“音连”、“意念飘忽”等现象。

自我评价过高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部分病人可产生夸大妄想,自觉聪明绝顶或是某名门的后裔。绝大多数病人睡眠时间减少,但他们依然精力充沛。有的病人有性欲亢进,他们常常会主动地接近和挑逗异性,甚至发生“出格”行为。此外,少数病人会出现幻觉、冲动行为等。[1]

喜热闹爱管闲事

喜欢热闹、人多的场合,爱管闲事,意见多,要求多,爱指责他人,容易与人发生争执。有些病人频繁购物,甚至挥霍钱财买一些华贵而非必需的物品作为一些摆饰或随意送人。严重的病人可以终日歌声不断、又唱又跳,好接触异性,举止过于轻浮。

伤寒论经方归纳表篇四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推荐访问:伤寒论 归纳 伤寒论经方归纳表(4篇) 2023年伤寒论经方归纳表(4篇) 伤寒论292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