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1

2023年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1

时间:2023-09-25 06:05:02 专题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第1篇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情感态度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1,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活动角学具、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看图口答:下图叫什么?它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叫什么?我们曾认识过哪些角?

2、给下列各角分类并说说分类理由:(图略)

点拨问: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操作活动:

师:请你拿出学具中的两根小棒,按要求我们一起做。

要求:

(1)将小棒的一端固定做一个活动角。

(2)固定一根小棒不动,旋转另一根小棒,使它形成一个锐角。(学生动手操作同时课件演示)

师:做好后举起来让老师和同伴看一看。

(3)你能再分别旋转出一个直角、钝角吗?

师:若将小棒继续旋转下去,还会得到新的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旋转与角的问题(板题)来认识新的角,愿意吗?

2、探究活动:

(1)、认识平角

师:“请大家边观察老师的‘活动角’边自己动手继续旋转小棒,看经过旋转会得到什么角?”(出示图)

点拨:什么叫平角?能描述出你旋转出的图形的样子吗?你怎么知道平角180°,如何验证的?

(2)、认识周角

师:“请大家边观察大屏幕边操作,继续旋转,当两根木棍旋转一周重合时,谁知道得到的是什么角?”

生:
“周角”

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什么叫周角?”

(3)、辨析:

①、平角是一条直线,对吗?

②、周角是一条射线,对吗?(生讨论汇报后课件演示订正)

(4)、举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角、周角?

让学生先说,然后师再出示课本第24页 “试一试”中第1、2题的例子。

师点拨要点:这些图是如何构成平角或周角的?

3、角的关系:

师:到目前,我们共学习了那几种角?观察它们你还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周角、平角与直角间的关系)

三、质疑:看书将书上没有的内容补充上去,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一)、书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做在书上)。

(二)、1、填空:

①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 )角。

②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度,各是一个( )角。

③1个周角等于( )个平角,1个周角还等于( )直角。

④2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 )角;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1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2、判断:

①一个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②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③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④一个直角用2倍的放大镜看,就是一个平角。

( )

⑤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 )

⑥12点15分,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3、数学能力培养第14页全做。

(三)、思考题:数出下题有()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个平角。

(图略)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

2、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认识平角和周角。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旋转操作中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描述他们的特征。

教具、学具:

活动角学具、圆片、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角,那你知道这些小动物的身后都藏着哪些角吗?这些叫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它的两条边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线?为什么?今天这节课如果让角动起来,旋转起来,觉得好玩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旋转与角(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一: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形成什么?(角)你们得到的角的大小一样吗?哪两个人来这儿比一比?(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清楚了吗?谁的大?教师也想和他比一比。1:比他的小,再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2:旋转成一样大的。问学生,这次呢?(一样大)刚才我的开口小,我认输,但这次我的开口和他的一样大,比边,行吗?为什么不行?也就是说,比边没有任何意义。3:谁来帮帮我,怎样才能赢?(抽生)4:从刚才的游戏中,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具体是什么关系呢?(开口越大,角越大)能把刚才的综合在一起说说吗?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探究二:在操作中认识平角和周角。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名称。比如我们刚出生时称我们为无知的幼年,背起书包走进校园时称我们为懵懂的少年,将来有一天走进大学参加工作称我们为有志青年,老师这个年纪已快步入中年,爷爷奶奶是老年,那作为我们的好朋友角,它在旋转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名称,想了解吗?

好,现在拿出你的活动角自学课本22页活动二,看看你可以发现哪些角?完成学习指南(一)。

1、自主学习:课本中笑笑和淘气又介绍了()角和()角。利用活动角旋转一下笑笑和淘气介绍的角,想一想这两种角有什么特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抽生交流。

3、集体交流:

(1)拿出活动角,一起来旋转,什么角?有多少个?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和同伴比比看。

(2)继续旋转,会遇到什么角?比比看,直角是不是有大有小?

(3)继续旋转,会遇到什么角?有多少个?而且大小也不一样。

(4)继续旋转,这还是角吗?想一想角的特点是什么?它具备吗?符合吗?是角吗?(出示课件平角)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师板书。平角和刚才的钝角比较,那个大?

(5)继续旋转下去,敢吗?这是不是角?符合角的特点吗?虽然看不到这条边,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所以它是角(出示课件周角)它是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之后得到的。师板书。周角和刚才的平角角比较,那个大?

(6)再次转一转,体会五种角的大小。(三次旋转)

拿出活动角,教师旋转学生说角。你在旋转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开口越大,角越大,你能比比他们的关系吗?抽生答,教师板书,学生动手再次转一转、说一说。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一边旋转一边说。(抽生答,教师板书)

活动三:折一折、了解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在这五种角中,谁比较常见?(锐角、钝角)谁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旋转的过程中只有一个。那你想了解这三种角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吗?拿出学具圆片,完成学习指南(二)

小组活动: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一下,又发现了什么?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1周角=()平角=()直角

(通过集体交流,板书: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活动四:找找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那些平角?周角?打开课本22页,看看书中的插图对你有没有启发?(体操运动员、钟表)看看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发来的图片:

旋转木马转半圈形成的角是(),转回原位所形成的角是()

旋转门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

摩天轮坐到最高点形成的角是(),下来之后所形成的角是()

自行车的脚踏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23页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好朋友呀?平角和周角。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好: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更多的数学之美。下课!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 和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 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和实物,认识平角和周角,掌握平角、周 角的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3、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角和周角。

4、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活动角、折扇。角的卡片

〖学具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自治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重温角的有关知识。

(一)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它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让我们观察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师出示电脑课件,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

(1)学生复习、发现了锐角、直角、钝角。

(2)学生动手操作,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形成过程。

(3)多媒体出示角的形成过程: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转一转,说一说

教师:你能用活动角旋转,得到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活动)

教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认识平角

(1)学生演示教具发现新知,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角的变化情况,

(3)通过旋转,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

(2)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

(3)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平角。

(4)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过程,不要将平角画成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点上一点。

(5)说出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角。学生交流(如,两臂侧平举、向后传、倒立等)

2、认识周角

(1)学生在认识平角的基础上接着演示教具。

(2) 学生讨论,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知的滋生点)将角的一边固定,旋转另一边得到周角。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2)周角与0度的角有什么区别。(看它们的形成过程)

(3)教师总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周角。

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周角。相互说一说周角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画周角。

(2)认识生活中的周角。师出示钟表,折扇等

三、发现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一)、摆一摆、说一说

1、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吗?

2、在摆的过程中谁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桌交流。

3、学生自主填卡,1平角=( )直角 、 1周角=( )平角、1周角=( )直角 ?

三、课堂活动

1、跟我做。运用你的身体来表示所出示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用手关或脚来表示)

2、看谁帮我排好队,(将锐角、直角、平角、钝角、周角,按一定顺序排好,从大到小或从小到

3、课本25页练一练1、2两题

4、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师生看课件体会生活中现象经过旋转形成的角。

四,阅读:你知道吗?

(在生活中,除了钟表外,还有很多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指针的旋转也会构成不同的角度。在组织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旋转的中心,并说说指针在不同位置与在零点时所形成的不同角的名称。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答)师:有关角的学问多着呢,如果有兴趣,课下继续讨论交流,也可以上网调查收集资料。

(课尾环节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感受到学无止境。)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重点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直角钝角锐角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5篇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
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

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

(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进量角工具

(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3)认识几度的角。(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22度的角。

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

3、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
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
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
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独立量角(

(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复习角的计算。

2.通过对一些特殊角的计算和探索,为以后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3.小组合作,通过验证得到相等的角,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找到相等的角。

能从平面图形中找出相等的角。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复习了角,并求了角的度数,下面我们先来做一道练习

已知∠COB=90°∠COD=38°,求:∠AOD=?

生1:∠AOD=∠AOB-∠COB-∠COD

=180°-90°-38°

=52°

生2:∠AOD=∠AOC-∠COD

=90°-38°

=52°

师:为什么∠AOC=90°?

因为∠AOB是一个平角,∠COB是一个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个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们是一组相等的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出示课题:相等的角。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师: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几个角?在这四个角中有什么小秘密吗?

例:如图,两直线相交,得到的角分别为∠1,∠2,∠3,∠4,如果∠1=30°,∠2,∠3,∠4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能马上知道度数了,为什么?

∠3是不是等于∠1的度数呢?能不能用我们已有的本领去想想办法能证明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1:解:因为∠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为∠2+∠3=180°,

所以∠3=180°—150°=30°。

生2:解:因为∠1+∠4=180°,

所以∠4=180°—30°=150°,

因为∠4+∠3=180°,

所以∠3=180°—150°=30°。

小结:有的同学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数,再根据∠2与∠3的关系求出了∠3的度数;
也有的同学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数,再根据∠4与∠3的关系求出了∠3的度数,不管从什么角度去思考,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3=30°。

师:在你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3:(∠2和∠4也是一组相等的角。)

跟进练习

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两组相等的角,这个结论是否带有普遍性呢,还是仅仅是偶然?下面我们把这一题的条件做些变化,请你再一次通过计算,看看是否存在两组相等的角?

例:如图,两直线相交,∠2=145°,请你通过计算验证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两组相等的角。

学生独立练习。

生:(略)

小结:两条直线相交,必能形成两组相等的角。

探究二

生:解:因为∠1+∠2=90°,

所以∠1=90°—60°=30°,

因为∠2+∠3=90°,

所以∠3=90°—60°=30°,

∠1=∠3=30°。

师:如果∠2=65°,∠1与∠3还相等吗?

生:因为∠1+∠2=90°,∠2+∠3=90°,

∠1和∠3都等于90°—∠2=25°,

所以∠1=∠3。无论∠2等于几度,

在这题中∠1和∠3的度数都是相等的。

跟进练习

两人一组动手操作,用两把一样的三角尺摆一摆相等的角,对你的同桌说说理由。学生操作演示。

小结:要摆出一组相等的角,我们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两个一样大小的角,将这两个角部分叠放,没有重叠的部分所形成的两个小角它们必定是一组相等的角。

三、课内练习(略)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找了图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当两条直线相交时会形成两组相等的角;
还知道了将两个相等的角部分叠放在一起时,没有重叠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组相等的角。

课后习题

五、课后练习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没有相等的角,请你找一找,并向你的伙伴们说一说。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探知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角大小相等。

2、会利用特殊的角求未知角的度数。

3、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点难点:

会利用特殊的角来求未知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1=27,2=63,求AOB=?

(2)已知:AOB是平角,1=70,求2=?

二、鼓励猜想,引导发现结论。

1、引出两条直线相交,说一说你能得到几个小于平角的的角呢?你能说说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吗?

2、猜测一下这些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1=3,2=4)

三、探究新知(猜想—验证)。

(一)第一次探究

1、预设:验证方案一:用量角器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验证方案二:测量个别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他的角。

验证方案三:推理说明,证明结论。

2、重点引导学生从方案二或方案三的角度去思考。

3、假设知道了其中的一个锐角1=30 ,你们能计算2、3、4 分别为多少度呢?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通过解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后汇报(1=3,2=4)

(二)第二次探究

1、讨论:假设知道的是其中的一个钝角,那么1 还相等吗?生:(全班反馈)(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要求:把你的推理过程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

2、(出示ppt)下面考验一下大家的眼力,一个角也没有测量;
像这样的两条直线相交后1 是否也相等?为什么?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了相等的角的秘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出示课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3、找一找身边的相等的角。

既然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找一找相等的角或利用身边的学具创造出一组相等的角。可以吗?

四、巩固练习

1、已知:DOB=140, DOC 为直角

2、媒体出示书上练习1两个正方形相交如下图,2=60,1 想一想?如图:已知AOC是直角,1=40,求2 是多少度?(机动)

五、课堂总结。

(1)简单介绍泰勒斯,渗透数学文化。

(2)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9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一课。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角的学习经验,头脑中也有旋转的概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的观察,相信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与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角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法学法:

我使用的是引导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使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采用的教具有钟表模型、课件、芭比娃娃;学具有活动角、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学过的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拨动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的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小夹角是什么角,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导入课题《旋转与角》。当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学生不认识,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学习这个平角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边旋转边说自己旋转出了什么角。继续旋转,当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

(1)提问: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得出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2)这时提出质疑:它还是一个角吗?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它符合角的条件,是一个比钝角还大的角。

(3)追问:能说它是一条直线吗?

学生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然后告诉学生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角。

(4)接着说说平角的特征。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平角,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着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这个平角的画法。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周角

三、练习

1、看一看

请学生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

2、说一说

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角的普遍存在。

3、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进一步体会五种角的大小关系。

4、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四、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希望他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

最后是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点,突出重难点。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0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活动角学具、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看图口答:下图叫什么?它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叫什么?我们曾认识过哪些角?

2、给下列各角分类并说说分类理由:(图略)

点拨问: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操作活动:

师:请你拿出学具中的两根小棒,按要求我们一起做。

要求:

(1)将小棒的一端固定做一个活动角。

(2)固定一根小棒不动,旋转另一根小棒,使它形成一个锐角。(学生动手操作同时课件演示)

师:做好后举起来让老师和同伴看一看。

(3)你能再分别旋转出一个直角、钝角吗?

师:若将小棒继续旋转下去,还会得到新的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旋转与角的问题(板题)来认识新的角,愿意吗?

2、探究活动:

(1)、认识平角

师:“请大家边观察老师的‘活动角’边自己动手继续旋转小棒,看经过旋转会得到什么角?”(出示图)

点拨:什么叫平角?能描述出你旋转出的图形的样子吗?你怎么知道平角180°,如何验证的?

(2)、认识周角

师:“请大家边观察大屏幕边操作,继续旋转,当两根木棍旋转一周重合时,谁知道得到的是什么角?”

生:“周角”

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什么叫周角?”

(3)、辨析:

①、平角是一条直线,对吗?

②、周角是一条射线,对吗?(生讨论汇报后课件演示订正)

(4)、举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角、周角?

让学生先说,然后师再出示课本第24页“试一试”中第1、2题的例子。

师点拨要点:这些图是如何构成平角或周角的?

3、角的关系:

师:到目前,我们共学习了那几种角?观察它们你还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周角、平角与直角间的关系)

三、质疑:看书将书上没有的内容补充上去,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一)、书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做在书上)。

(二)、1、填空:

①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

②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度,各是一个()角。

③1个周角等于()个平角,1个周角还等于()直角。

④2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角;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
1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

2、判断:

①一个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②平角就是一条直线。()③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④一个直角用2倍的放大镜看,就是一个平角。()

⑤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

⑥12点15分,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3、数学能力培养第14页全做。

(三)、思考题:数出下题有()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个平角。

(图略)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1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在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新课的设计中,主要通过转一转、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概括出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在新知的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获取知识。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表现,积极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活动角、小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而且其中有不少还和数学有关。今天,老师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老师设计的人物图案,这些图案是由许多数学密码组成的,这些数学密码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看出来吗?

(学生指出这些图案主要是由角组成的)

师:刚才我们从图案中发现了角,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出示时钟模型),在时针和分针不停地旋转过程中,它们也组成了不同的角,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获取新知

1.感知旋转成角的过程。

(1)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照着书上的样子,自己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做好的活动角,说一说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组织学生旋转这个活动角,并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在变化,发现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2.转一转,回顾锐角、直角和钝角。

指名将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角的名称。

(学生展示角的变化过程: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3.认识平角。

(1)在操作中发现问题。

教师旋转活动角的两条边,使其在一条直线上时,提出质疑:当旋转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还是角吗?想一想,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能不能说服其他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不是角,因为角的两条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了,没有角度了。

生2:是角,因为这个图形也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符合角的基本特征。

(3)命名。

师:旋转到此状态时,所形成的图形也是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角,你觉得这个角叫什么名字合适?

(学生自由为“平角”命名)

(4)摆一摆,感知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摆好的角。

②明确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1个平角=2个直角)

(5)试一试,画出平角。

①教师板演画平角,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半圆形的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并标出旋转的方向。

②学生试着画平角。

(学生练习画平角,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用辨认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辨认平角与周角,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拿出两枝笔。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一)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师:你能来旋转成一个平角或周角吗?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旋转的?

1、学生动手操作

2、指生讲述成角过程,师演示成角

(二)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观察平角有什么特征:

(1)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观察周角有什么特征:

(1)两条边重合

(2)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应用。

(一)、试一试

1、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2、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三)、你知道吗(注意旋转中心)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

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

2、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认识平角和周角。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旋转操作中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描述他们的特征。

教具、学具:

活动角学具、圆片、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角,那你知道这些小动物的身后都藏着哪些角吗?这些叫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它的两条边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线?为什么?今天这节课如果让角动起来,旋转起来,觉得好玩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旋转与角(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一: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形成什么?(角)你们得到的角的大小一样吗?哪两个人来这儿比一比?(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清楚了吗?谁的大?教师也想和他比一比。1:比他的小,再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2:旋转成一样大的。问学生,这次呢?(一样大)刚才我的开口小,我认输,但这次我的开口和他的一样大,比边,行吗?为什么不行?也就是说,比边没有任何意义。3:谁来帮帮我,怎样才能赢?(抽生)4:从刚才的游戏中,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具体是什么关系呢?(开口越大,角越大)能把刚才的综合在一起说说吗?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探究二:在操作中认识平角和周角。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名称。比如我们刚出生时称我们为无知的幼年,背起书包走进校园时称我们为懵懂的少年,将来有一天走进大学参加工作称我们为有志青年,老师这个年纪已快步入中年,爷爷奶奶是老年,那作为我们的好朋友角,它在旋转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名称,想了解吗?

好,现在拿出你的活动角自学课本22页活动二,看看你可以发现哪些角?完成学习指南(一)。

1、自主学习:课本中笑笑和淘气又介绍了()角和()角。利用活动角旋转一下笑笑和淘气介绍的角,想一想这两种角有什么特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抽生交流。

3、集体交流:

(1)拿出活动角,一起来旋转,什么角?有多少个?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和同伴比比看。

(2)继续旋转,会遇到什么角?比比看,直角是不是有大有小?

(3)继续旋转,会遇到什么角?有多少个?而且大小也不一样。

(4)继续旋转,这还是角吗?想一想角的特点是什么?它具备吗?符合吗?是角吗?(出示课件平角)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师板书。平角和刚才的钝角比较,那个大?

(5)继续旋转下去,敢吗?这是不是角?符合角的特点吗?虽然看不到这条边,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所以它是角(出示课件周角)它是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之后得到的。师板书。周角和刚才的平角角比较,那个大?

(6)再次转一转,体会五种角的大小。(三次旋转)

拿出活动角,教师旋转学生说角。你在旋转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开口越大,角越大,你能比比他们的"关系吗?抽生答,教师板书,学生动手再次转一转、说一说。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一边旋转一边说。(抽生答,教师板书)

活动三:折一折、了解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在这五种角中,谁比较常见?(锐角、钝角)谁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旋转的过程中只有一个。那你想了解这三种角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吗?拿出学具圆片,完成学习指南(二)

小组活动: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一下,又发现了什么?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1周角=()平角=()直角

(通过集体交流,板书: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活动四:找找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那些平角?周角?打开课本22页,看看书中的插图对你有没有启发?(体操运动员、钟表)看看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发来的图片:

旋转木马转半圈形成的角是(),转回原位所形成的角是()

旋转门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

摩天轮坐到最高点形成的角是(),下来之后所形成的角是()

自行车的脚踏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23页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好朋友呀?平角和周角。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好: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更多的数学之美。下课!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只是因为刚学,学生对于推理的书写过程还颇为陌生。

因此,通过本节课探究相等的角,进一步加深对有关角的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更趋于熟练化、合理化,让其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所学知识得到提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单的几何命题,加深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为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因为本节课所执教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关系熟练的计算出角的大小。从而推理说明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引入时安排了两题角的计算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目的是复习角的计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数。

2、新知探究部分。

因为两条直线相交后得到角有很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 个,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它们之间互补的关系,而对与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许会说到。所以我采用的是猜想- 验证的策略。而经过总结验证的策略可能会有如下三种;

(1)学生会想到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

(2)举例法,假设测量出其中一个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余的角。

(3)通过推理说明,根据同角的补角是相等的关系证明出结论。但是在课上不出现同角的补角是相等这样的话。目的是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练习部分:

这要分为二个层次。

其一,找一找,动一动。通过身边找一找或动一动创造一组的相等的角,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其二,想一想,说一说。本节课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够找出各角之间的互补或互余的关系,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言语表达的条理性。

而对于书写过程可能学生做起的难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没要求书写计算过程的部分。

4、总结部分。

其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今后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的知识,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为了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数学文化的方法,介绍最早证明出对顶角相等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热爱科学的争当数学家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其二,知识的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和实物,认识平角和周角,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3、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角和周角。

4、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活动角、圆形卡片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一个自制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重温角的有关知识

(一)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它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让我们观察荡秋千的过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师出示电脑课件,荡秋千的过程)

(1)学生复习、发现了锐角、直角、钝角。

(2)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分类来巩固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3)多媒体出示角的形成过程: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转一转,说一说

教师:你能用活动角旋转,得到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活动)

教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认识平角

(1)学生演示教具发现新知,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角的变化情况

(3)通过旋转,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

(2)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

(3)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平角。

(4)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过程,强调不要将平角画成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点上一点。

(5)说出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角。学生交流(如,两臂侧平举、向后转、倒立等)

2、认识周角

(1)学生在认识平角的基础上接着演示教具。

(2)学生讨论,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知的滋生点)将角的一边固定,旋转另一边得到周角。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

(2)周角与0度的角有什么区别。(看它们的形成过程)

(3)教师总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周角。

学生用学具旋转形成周角。相互说一说周角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画周角。

(2)认识生活中的周角。(师出示钟表)

3、发现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一)折一折、说一说

1、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一下,又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

2、在折的过程中谁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桌交流。

3、学生自主填卡,1平角=()直角、1周角=()平角、1周角=()直角

三、课堂活动

1、跟我做。运用你的身体来表示所出示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用手或脚来表示)

2、看谁帮我排好队,(将锐角、直角、平角、钝角、周角,按一定顺序排好,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3、课本25页练一练1、2两题

四、阅读:你知道吗?

(在生活中,除了钟表外,还有很多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指针的旋转也会构成不同的角度。在组织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旋转的中心,并说说指针在不同位置与在零点时所形成的不同角的名称。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推荐访问:上册 教学设计 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四年级上册角教案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