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盛文秘网 2025年05月09日 12:01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5-05-09 12:01:3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使数学能够服务于生活。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能够完成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等意图。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4、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看电视机和冰箱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单价、求和、求差)。

    二、联想猜测,明确方向

    1、组织猜单价活动。

    2、明确探索方向

    三、自主探索,成果展示

    1、独立尝试,先行先试(同时完成两个问题)

    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3、展示成果,得出算法

    第一个问题:1000+2000=3000(元)

    (1)数的组成: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2)以小见大: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3)两个加数都先去掉三个零,再相加,然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三个零。

    (4)1+2=3,10+20=,100+200=,1000+2000=,1000+500=来分析辩解零个数要相同)

    第二个问题:2000-1000=1000(元)方法同上。

    4、迁移类推,完善算法(例10的变形)——“想加求差”法

    小头爸爸买回电视机和冰箱共花了3000元,已知电视机的单价1000元,冰箱的单价是多少呢?

    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0及做一做的题目)

    师:真了不起,大家不但帮助小头爸爸正确算钱,又在算钱的过程中,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打开书本,完成P81例10和小精灵聪聪的两道题。

    1、例10:80+50=130-80=(说想法)

    2、900+600=(由一想二:1500-600=900,1500-600=900)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四、模拟练*,扩展应用

    1、真接说得数,带红色的要说算理。

    70+50=

    800+400=

    3000+6000=

    9000-5000=

    1200-500=

    1500+1000=

    2、捉鼠游戏P84第一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互相质疑释疑,然后向全班求助,组织学生点评)

    3、扩展题。在()里填整百、整千数。

    ()+()=7001000-()=()

    4、小头爸爸可有钱呀,共带去了5000元,够花吗?还剩多少钱呀?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汇报学*所得

    2、教师评价学*情况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2

    《树林医生》: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旧知。

    昨天学*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3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4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5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推荐访问:讲评 二年级 数学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下册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