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先盛文秘网>心得体会 > 2023年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学校会议心得体会(合集)【完整版】

2023年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学校会议心得体会(合集)【完整版】

时间:2023-04-12 04:55:01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学校会议心得体会(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学校会议心得体会(合集)【完整版】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 学校会议心得体会篇一

**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论在重大项目成果、要报报送,还是在论文发表、学术活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看,社会网络化与媒介化已然成为现实,基于网络社会逻辑的新时代新闻传播学已经成为显学。2016年,***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新闻学列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主要学科之一。这就将这个学科提升到了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和重要程度上。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作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家队”,需要心系“国之大者”,当仁不让地将推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作为己任,从“三个面向”和“四个化”上带头并引领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提质增效。

首先,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提质增效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学科重大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实践重大问题”,这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其次,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四个化”落地落实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提质增效。

第一,学科结构要优化。要进一步优化我所学科方向布局,进一步凝练我所学科优势与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据上述“三个面向”,重新规划、设计、调配和整合学科结构。重点放在学科重大基础与前沿研究、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重大现实问题上,重构组织结构,重组研究资源,重建问题导向、产出导向的业务流程与机制。

第二,人才队伍要活化。网络社会是一个系统结构、融合体系和复杂社会,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建设也是系统、融合和复杂的。因此,过于个体、碎片化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急需人才梯队的形成,特别要抓紧年轻学者的培养、历练与成长;
急需研究团队的打造,特别是多学科研究力量汇聚的研究团队。

第三,产出能力要强化。要紧扣上述“三个面向”,大力提高学术产出,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产力。一是加大重要和重大成果的产出,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二是加快学术平台建设,聚合新闻传播学知识生产与交流,推动新闻传播学成果转化。三是打造新闻传播学“国家队”学术品牌。

第四,社会贡献要深化。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因应用需求而产生的应用学科。作为“国家队”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中。推进新闻传播学学科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该学科对新时代相关事业进步的理论引领作用。

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 学校会议心得体会篇二

**院长在我院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主线清晰。报告提出,要“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2022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行动指南。

**院长在报告中总结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年取得的成就,并对中国历史研究院2022年工作提出了清晰的目标任务,如持续提升中国历史研究院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的作用,全面推进《(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加强考古发现成果的研究阐释等。我们将按照**院长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我感受到,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历史研究院与院内各个研究所的联系、协调越来越顺畅,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但还是有很多改进的空间,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努力的地方。

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很多项目都是围绕着党的二十大来做的预研项目,以及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开展的项目,这些项目一般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牵头、院内各个研究所支持。未来,希望各个研究所继续支持,留出空间、人力完成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项目,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各个研究所年度规划中。尤其2022年围绕党的二十大的项目很多,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希望各研究所共同努力完成,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部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022年院工作报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人才工作置于突出地位。**院长指出“人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充分体现出院党组对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意志决心,令人倍感振奋。***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中明确提出“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的要求。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三年来,在整合人才资源上发力,在优化人才工作机制上探索,人才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但相比于党中央的期望、院党组的要求以及新时代中国史学建设的实际,我们还存在不少短板,人才工作亟待强化和提升。**院长的报告为做好中国历史研究院人才工作明确了方向和任务,我们有信心在院党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走出新时代中国史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路子。

中国历史研究院有着独特之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部门给予我们更多的政策支持,依据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特点制定管理政策和考核标准。

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 学校会议心得体会篇三

**院长代表院党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对**年的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对2022年的工作部署扎实有力,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年,我院工作方向精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一是方向精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研究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有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庆祝建党百年活动精彩纷呈。二是措施得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包括巩固学科调整成果;
修订创新工程科研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立14项院重大课题,集中精锐力量联合攻关,强化智库研究的战略性、储备性、前瞻性;
设立192项智库基础研究项目等。三是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实现新突破,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管理服务保障实现新作为。

报告对2022年我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提高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决策咨询的水平,系统思考,总体推进,加强“三大体系”建设。

加强“三大体系”建设,需开展“三大体系”建设系统评价,总结成功经验,识别短板弱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改进提升。一要在巩固学科调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科设置和布局,加强对相近学科的整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二要着力推动学术理论体系创新,将党的二十大预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拿出更多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的研究成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做好理论准备。三要继续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展起来,并拓展其国际影响力。

加强“三大体系”建设,要继续推动高端智库建设。在经济研究方面,要聚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储备性、前瞻性研究,做出更多可操作的高水平智库研究成果。

加强“三大体系”建设,要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大家大师。要根据“三大体系”建设需要,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要重视各类人才协同发展,按照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的原则,实现各类人才均衡发展;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立场,培育更多德才兼备、可堪重用的人才;
要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编制岗位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八

新春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院长号召大家牢牢把握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深入钻研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姜辉副院长号召全院同志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创新工程制度体系,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团结带领全院同志敢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我院还大力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全面改善科研人员住房条件,优化办公环境质量,提升食堂服务品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规律,大力推动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新格局,从而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

在繁荣发展的**年,全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为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社科人应有的贡献。

**院长**年的新春讲话,主要**了“什么是现代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建设现代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两个命题。2022年新春讲话,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问题的深刻解答,高度概括新发展阶段中国新实践,全面部署了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理论研究和智库建设工作。

我们要按照**院长的要求,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研究。要以当前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大需求为抓手,形成科研生产力,勇挑重担、率先作为,立现代化之时代潮头,发现代化之思想先声,开现代化之稳定先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已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创造了条件。我们社科人当以时代之担当,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构筑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做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

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我们还需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拓创新精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稳妥推进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时不我待之精神,全面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系统提升科研质量,解放科研生产力,发展科研生产力,建构新生科研力量的吸纳渠道,形成出专家、出领军人才、出大师的科研环境,在科研竞争中力戒平庸与固化不前,在常葆青春中加快“三大体系”建设步伐。

总之,**院长的工作报告,为我们顶层设计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全院同志只有团结一心、不断改革,才能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对高质量成果的激发,释放思想引领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 学校会议心得体会篇四

**院长的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主题鲜明、立意深远,通篇贯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一步凝聚到“国之大者”上来,激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砥砺奋进、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安身立命的基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社会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进行了大学习大教育,以修史治史加强理论建设、推进理论武装,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国史研究编纂与党史研究一起,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重要教材,也有力推动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实践表明,国史研究编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必须不断深入和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史研究编纂,与党史党建研究紧密联系,与中国历史研究文脉一体,与世界历史研究交流互鉴,在认识党情国情世情、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中具有重要学科地位、作用和意义。推进国史研究编纂,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明德,有利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更加自觉践行初心使命;
有利于修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必修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有利于以史为鉴,为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广泛而深厚的历史依据、历史智慧和学理支撑。

坚持唯物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运用大历史观,深入推进国史研究编纂。要在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党关于历史科学、党史新中国史的科学论述,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决议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特别是其深刻蕴含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增强为“国之大者”、为人民做学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修史、资政、育人、护国,更加自觉地将正确党史观具体运用到国史研究编纂中来,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学理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史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用国史正史充分记述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非凡历程,深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旗帜和实践伟力,深刻揭示“两个确立”的历史选择、人民选择和决定性意义。

聚焦时代主题,把国史研究编纂工作的重心放到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去思考、谋划和推动。要以国家和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国史研究编纂的问题意识和认识领域,以学理和智库研究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涉疫、人权等舆论斗争,需要在国史研究编纂中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战略性、储备性、前瞻性智库研究,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些重大舆情和问题上敢于并善于运用国史研究编纂发声亮剑。

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整体推动国史研究编纂“三大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国史学科定位,发展和创新国史研究编纂的理论与方法,推动国史研究编纂规范化、体系化建设。根据学科优势与特点,巩固基础学科、发展重点学科、扶持交叉学科、培育新兴学科,完善发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国史的大众化宣传教育,引领社会思潮,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推动国史的国际化传播,不断提升国史研究编纂成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面向“两个大局”,立足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 学校会议心得体会篇五

**院长的工作报告立意高远、实事求是、目标明确、文风朴实,是一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报告。报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站在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的高起点上,总结了我院**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新成效新成就,部署了我院2022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结合中国非洲研究院(以下简称“非洲院”)和西亚非洲研究所的工作,我再三学习、深入思考,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方向更明,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肩上的担子更加沉甸甸。

报告中有一段专门讲述非洲院建设取得的新进展,这对我们既是鼓励更是鞭策。非洲院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院党组坚强领导的结果。**院长多次指示非洲院要创新方式方法,开拓办院思路,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开展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真正发挥非洲院引领中非人文交流的作用。非洲院的主要活动和研究项目,如举办“携手促进中非文明互鉴——学习贯彻*****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两周年国际研讨会”、设立“***与非洲研究”项目,进一步举办“中国讲坛”“非洲讲坛”和“大使讲坛”等,都是在**院长指示和支持下进行的。

办好非洲院是***总书记和党中央、院党组交给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倍努力,不负重托,充分发挥非洲院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促进引领作用,使非洲院成为加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纽带、促进中非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践行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具体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继续深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非洲院建院三周年之际,我们将举办“学习贯彻落实*****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三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2022年,我们还将全力推动“***与非洲研究”项目。

其次,推动创新工程升级,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年底,我们将全所创新工程项目统一结项。2022年,我们将全面规划和实施新一轮创新工程项目,突出做强所里的三大优势学科——政治、经济、国际关系,重点加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为此,我们整合所里资源,设立了四个创新项目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努力推动三大优势学科平衡发展、同步推进、共同提高,集中力量进行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鼓励各项目组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再次,主动设置议题议程,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我们要继续办好“三大讲坛”“非洲留学生论坛”“中非学术翻译论坛”和“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系列学术活动,主动设置议题,提前规划议程,突出学术特点,提高讲好中国故事、非洲故事和中非友好故事的能力。我们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非文明互鉴、全人类共同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等议题,主动开展高端“学术外交”,不断提升非洲院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在充分发挥全所各年龄段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根据本所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强化创新项目组的人才培养功能,发挥好资深专家对青年学者的传帮带作用。二是全力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发挥团队在培养人才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在重大研究、课题立项、人才选拔、科教融合、编研结合方面,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四是加强对研究室主任的管理,更好发挥研究室主任在人才培养中的学科带头人作用。五是在院里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大胆进行绩效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建设,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环境。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会议 合集 大学开学会议心得体会 学校会议心得体会(合集) 大学开学开会后的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先盛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先盛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先盛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2